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敢為人先的台州人,創造了民營主導加政府推動的“台州現象”,走出了一條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敢闖敢冒的台州人,盤活了民間資本灌溉本土小微企業,煉就了小微金融的“台州模式”。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這般不可思議的現象層出不窮!
“十三五”以來,台州延續了這樣的神奇。
這裡不僅取得了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關鍵領域短板“三大歷史任務”的歷史性突破,開啟了千億級產業培育、科技新長征、大灣區建設、新時代美麗台州建設等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也實現了全國文明城市的“兩連創”、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五連創”、平安台州的“七連創”……
這五年,是台州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五年,不僅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幅度提升,台州也以全市生產總值超5000億元為“十三五”收官之年書寫答卷。
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台州昂首闊步,邁向新的征程。台州以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為戰略牽引,以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為總體目標,以“三立三進三突圍”為新時代發展路徑,努力打造中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工業4.0標杆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雙循環”節點城市、省域開放型高能級中心城市、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從發祥到示范建中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
“從滿足客戶需求,到滿足追求。”2020年11月29日,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台州峰會上,黃岩區精誠時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斌的一番即興發言,收獲了不少掌聲。
這場圍繞“制造之變、制造之至、制造之智、制造之質”展開的對話,讓無數台州民營企業家感觸頗深,也受益匪淺。
台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市場經濟先發地。
在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引導下,台州的民營經濟“一遇雨露就發芽,一遇陽光就燦爛”,逐漸成為台州最大的發展優勢、最亮的發展特色、最重的發展底牌。
2020年台州全市生產總值超5000億元規模,民營經濟佔比近八成,貢獻稅收九成多。
牢記“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囑托的台州,從2002年的2家上市企業,到如今有61家上市企業。不僅如此,“十三五”以來,台州工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民間投資增速等均走在前列。
為增強台州民營企業的生命力,台州始終保持抓實體經濟的戰略定力,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不遺余力發展民營經濟,積極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為民營經濟提供有力支撐、有效保障。如今,台州民營經濟正一步一步地向“新輝煌”邁進。
“民企能在市場中以小搏大,背后靠的是政府。”杰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阮福德曾說,這些年來,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服務力度不斷加大,通過“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環境。“我們‘杰克智能高端縫制裝備制造基地建設項目’,原本相關的審批手續需要200多天,但短短幾天,該項目便成功落地了。”
台州不斷營造最優營商環境,不僅讓民營經濟提質增速,更助力他們破冰前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后,台州復工復產三十六計不僅為大批民營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更成為全省優秀典型案例。
隨著“十四五”的鏗鏘開局,台州將更加堅定有力地把“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作為台州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把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作為台州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重大標志。
“勇立潮頭唱大風”,展現“民營經濟看台州”的使命擔當,在浙江“重要窗口”建設中,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
從制造到智造 創工業4.0標杆城市
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5G技術……
短短幾年間,數字經濟新產業在台州已經實現井噴式發展,數字台州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展現其強大的生命力。
生產產品630件,用電76.6千瓦時,平均百件能耗為12.16千瓦時……路橋區新橋鎮台州市安安焊接設備有限公司女工張羽霞正在001號注塑機前作業,隨著注塑機電流的一次次脈沖,她的作業情況被“機器管家”實時記錄上傳雲端。
“所有情況一目了然。”自從工業互聯網改造后,該公司辦公室主任周海鴻對“機器管家”大為贊賞,打了滿分。“我們28台設備,已有21台接入工業互聯網平台。”周海鴻說,他們正計劃著“機器管家”的全覆蓋,而數據化管理帶來的便利,也讓他們有了擴大生產的底氣。
在路橋,這樣的情景越來越常見。其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是為企業提供數字化、工業可視化和數據資產化服務的區域性工業大數據平台,並成為國家2019年制造業“雙創”平台試點示范項目和工信部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
在臨海偉星集團,其將最前沿的VI視覺檢測技術應用於拉鏈檢測,通過提高效率直接減少一線質檢工人50%以上,實現重要缺陷漏檢率在萬分之一,年節約成本達1100萬元以上。
海德曼智能裝備主動對標“工業4.0”,引入“西門子”全套數字化解決方案,投入數千萬元進行智能車間改造。
近年來,台州以“數字+制造”為著力點,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數字經濟步入發展快車道,朝著工業4.0邁步,“台州制造”正向“台州智造”升級。
當前,台州擁有21個百億規模以上的塊狀經濟、36個特色產業集群、6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299個產品細分市場佔有率居國內外第一位,“台州制造”遍布全球,“好產品台州造”名聲在外。
善用“數字”迎來變革,在台州的“十四五”部署中,台州將全面對標工業4.0制造體系,加快打造數字基建、未來產業、智能工廠、現代園區,以數字化變革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通過大力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2.0行動,深化與西門子、華為、騰訊等戰略合作,強化傳統產業數字賦能,構建“1812”工業互聯網體系,加快實現規上重點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同時實施制造業基礎再造強鏈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千億計劃”等,賦能先進制造,建設現代產業新體系。
“引進來”和“走出去” 謀國家創新型城市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在台州,以數字賦能引領創新的企業日益增多。台州大力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計劃、“育苗造林”工程,科技創新勢頭迅猛。“十三五”期間,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從430家增長到119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從1012家增長到5500多家。另外,玉環現代交通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天台交通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成省級高新園區,溫嶺、天台特色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成為省級試點。
2020年,“創新台州”建設不斷推進,實施“456”先進產業集群培育工程,以及重點培育打造汽車、醫藥、智能縫制設備等10條示范產業鏈。全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構建“1812”工業互聯網體系。至去年11月底,全市100個產業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已經累計完成投資47.4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08.7%。目前已引進西門子(中國)建設台州制造數字化賦能中心,打造集聚數字化體驗、項目轉化實施、人才培訓推廣功能為一體的數字化賦能平台。
2019年5月,“台州院士之家”創建成全省首批“浙江院士之家”試點,也是創建“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的重要舉措。
這個面積僅有3.8平方公裡的“小鎮”相繼吸引了袁隆平、李蘭娟等55位院士,其中28位院士科技攻關項目已落戶,涉及醫藥化工、農業農機、新材料等台州主導產業、特色行業。
海納百川共創新。台州不斷融入長三角這個擁有2.2億人口的大市場、高端資源集聚的大平台,當好“金牌店小二”,鏈接全球資源的大跳板,打開逆勢求進、轉型發展的新空間。
當前,台州對標“三大科創高地”建設,設立“雙向”科創飛地,形成創新策源能力,構建“創新轉化在台州”的發展模式。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建立了台州(上海)國際創新中心、南科大台州研究院、浙工大台州研究院、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臨海科創園等科技合作創新載體,累計達80家。
“十四五”開啟了現代化新征程,台州把創新作為撬動全局發展的首位戰略,把“創新台州”作為戰略支點,按照市委“三立三進三突圍”新時代發展路徑,總體布局“三城聯動、六化賦能、九措並舉”,錨定“把台州打造成全國地市級創新高地”的戰略目標,突出創新為民營經濟賦能、為制造之都提質,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全域創新體系,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基地,奮力建設全國創新型城市。
內聯外暢 筑“雙循環”節點城市
2020年11月23日,在台州路橋日用品及塑料制品交易中心,浙江中非國際經貿港服務有限公司路橋分公司申報的價值87758.37美元的貨物,以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據了解,這是台州成為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的“首單”,也標志著台州市場採購貿易出口新模式正式開啟。
從搶佔市場向創造市場躍遷,這個4000平方米的日用品及塑料制品交易中心,將成為“台州制造”商品展示中心。自獲批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以來,台州瞄准“流通鏈”發力,在充分發揮當地市場集群優勢的基礎上,將原有的內外貿優勢,借助試點政策紅利,全面推出系列配套舉措,搭建起一條“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的新貿易通道。
商貿物流是雙循環的“大動脈”,也是打通雙循環堵點的關鍵。
台州作為長三角“南翼”,東臨東海,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是現代物流的重要樞紐。
“十三五”以來,隨著沿海高速、杭紹台高速等一些交通脈絡的拓展延伸,在全省獨佔三灣的台州區位優勢更為顯著。
“‘海、陸、空’三位一體對外開放通道的想法趨於成熟。”台州市商務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台州港打造成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的經停港和喂給港,逐漸扶持台州港成為獨立開辟國際航線的始發港。全面貫通“一帶一路”,建構RCEP走廊,推進以貿興港戰略,助推台州大灣區建設。同時將台州機場建設成為一類開放口岸,開通美國、歐洲、俄羅斯的國際貨運航線﹔連通“義甬舟”大通道,對接“義新歐”班列……加快國家級重大開放平台申報和建設,構建對外開放的“四梁八柱”。
2020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台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主動作為,深化改革、創新服務、強化落實,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引領助力廣大民營企業育先機、開新局。
“台州好產品”系列活動,大力推進夜間經濟、電商經濟等經濟新業態的發展。台州多方搭台,推動國內大循環,同時通過高層次開放,暢通外循環。
據了解,台州正加快建立與國際規則接軌的高水平開放平台和經濟體系,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台州綜合保稅區,加快推進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以此放大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效應,有效銜接全球資源、打開全球市場,更高水平打造“雙循環”節點城市。並通過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搶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風口”、實施“四通八達”工程,成就產業協同、技術交流、資本合作、創新轉化、現代物流等多重方面樞紐效應。
山海呼應、擁灣發展 造省域開放型高能級中心城市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坐標,是現代經濟的載體,城市化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新起點,布新局。
在“十四五”的發展思路中,地處長三角南翼的台州提出打造“省域開放型高能級中心城市”。
這是台州高質量發展的牽引性工程,也是台州推動“二次城市化”的核心指向,是台州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台州未來機遇期較長、最能把控的增長極,標志著台州開啟了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黃金時代”。
從民營經濟的起步,到堅定不移的“工業立市”,再到轉型升級的“制造之都”,台州靠強勁的工業化為城市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
“十三五”以來,台州大手筆規劃、大氣魄整合,使城市空間布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公共服務供給、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等都取得顯著成績,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產城融合發展加速。
而今,路澤太高架的通車翻開了“三區兩市”協同發展的新篇章﹔飛龍湖生態區的快速推進,三區融合的重要板塊“生態會客廳”已成網紅打卡地……台州城市首位度不斷加強。
台州灣新區,不僅有朗朗書聲、也有商業街裡的人來人往。一座產業特色鮮明、高端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管理服務高效、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人居和諧幸福的科技新城,正乘風而來。
“學習環境很好,休閑娛樂也有,連培訓班都開了不少,關鍵是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來自河南商丘的李翠娥,目睹著新區的變化、感受著自己的成長。
從工廠打工到開起了自己的餐館,她對這裡的一切贊不絕口。
城市的蝶變不僅僅在台州灣新區,一江兩岸、高鐵新區、商貿核心區……當前台州十大重點區塊規劃建設勢如破竹,以60個重大項目為抓手,台州正一步步成為現代化都市窗口。
“十四五”期間,台州將以“國際化”視野、“大灣區”格局、“都市區”站位謀劃重構城市、人口、產業布局,加快打造300萬以上人口規模、高端資源循環集聚、港產城灣一體發展的省域開放型高能級中心城市。
“實際上就是希望通過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台州‘十四五’發展提供系統平台。”台州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台州將系統優化市域空間布局,持續深化“三區兩市”協同發展、向心發展,加快台州灣新區產城融合發展,以中心城市為龍頭,實現全市域山海呼應、擁灣發展。
老課題的新答卷
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
社會治理是老課題,又是新考卷。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之義,是嶄新的時代命題。
在2020年入選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后,台州就開啟了新一輪的航程。
台州提出社會治理向“兩治融合”邁進,一方面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及時發現市域社會風險征兆、判斷風險走向、推演風險處置,提升防范化解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發揮群眾智慧,把網格化管理融入到群眾自治的實踐,放大網格員來自群眾、貼近群眾、扎根群眾的優勢,努力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探索“科技大數據+群眾小網格+干部解矛盾”治理新機制,構建“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的協同治理新格局。
“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鎮。”在路橋金清,一個大屏幕成了社會“精細化”治理的利器。“我們開通線上舉報平台,群眾可直接在平台上對城鎮管理、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線索舉報,讓群眾‘一次不跑’就把問題反映到位。”金清鎮黨委書記蔡旭民說,他們以“5G”技術為依托,以智能化、高效化、全域化長效管理為目標,聚焦環境整治、產業提升、城市管理、人文宣傳等領域,積極探索“智慧城鎮”建設,實現了“一張網”數據採集、“一朵雲”智慧管理、“一平台”多場景應用。
“十四五”期間,這般的“群眾智慧+人工智能”的“兩智融合”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台州全力打造“和合善治同心圓”,創新完善人民群眾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的組織形式和制度化渠道,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並加快構建“縣鄉一體,條抓塊統”高效協同治理格局,實現上線貫通、條塊聯動、整體智治。同時,以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為龍頭,統籌“一中心四平台一網格”,不斷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加快完善風險閉環管控的大平安機制,統籌加強安全生產、治安防控、掃黑除惡、法治信訪等工作。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深入推進網絡生態“瞭望哨”工廠,完善進口冷鏈視頻、貨品“物防”體系,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
《德清踐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方案》發布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資貿易人洽談會開幕。本次德洽會以“數智共建 德創未來”為主題,以“經貿合作精准洽談、高端人才強力聚引、營商環境優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廣”為主要內容,以“數智共建”為基底,以“線…【詳細】
浙江: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以內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了“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主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蕭蕭攝 發布會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以來的…【詳細】
2021浙江高考分數線公布:普通類一段線495分 二段線266分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普通類: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zjzs.net)、浙江考試微信或浙裡辦APP,憑准…【詳細】
6月26日,航拍中國動漫博物館。該館通體呈白色,形似祥雲。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中國動漫博物館6月26日正式開館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王蕭蕭)6月26日上午,全國首家“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 據了解,中國動漫博物館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批准成立的“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動漫之…【詳細】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詳細】
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誦讀活動。人民網 章勇濤攝
“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富陽啟動 6月24日晚,“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啟動。 作為“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的開篇首場活動,《筑夢富春·黨旗下的誦讀》由“初心”“奮斗”“征程”三個篇章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結合朗誦、紅色話劇、歌舞等多種藝…【詳細】
“雙西”合璧精彩蝶變 “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人民網杭州6月24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慶祝杭州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行吟山水,一湖瀲灩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詳細】
浙江泰順:科技特派員送技術下鄉,助農共富裕 科技扶貧,建功立業。在浙江泰順縣,助農致富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員走進泰順田間地頭,到今年已是18個春秋。科技特派員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e聯”黨建聯盟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