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鄉年味

馮建榮

2021年02月08日08:42  來源:紹興日報
 
原標題:越鄉年味

過年了,越人故鄉的年味來了,魯迅先生家鄉的年味來了。面對這吃的、喝的、穿的、戴的、賞的、玩的、風俗的、禮儀的等等豐富多彩、獨具風味的越鄉年味,你可千萬別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了。

越鄉年味滲透著芬芳的淨土味。這裡有在先秦典籍上排名中華九大名山之首的會稽山、唐代大詩人李白因夢而游的天姥山、峰巒疊嶂的四明山與龍門山,有以東漢時孝女曹娥命名的曹娥江與千百年來多頌歌的浦陽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組成部分的紹興運河、筑於兩千多年前的當時中國最大的人工湖泊鑒湖。正因為有山有水,而且是青山秀水,使得紹興素有“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的美麗風景與生態環境。而在如此美景與環境中孕育生長起來的農副產品,自然是天生麗質、天然優質的。《辦年貨》《元寶魚》《炒貨》等,正是人們對“山有金木鳥獸之殷”“水有魚鹽珠蚌之饒”的自信與放心。

越鄉年味散發著淡雅的人文味。一萬年前,這裡已是中華稻作文明的源頭,五千年前這裡的先人已開始了城市生活,兩千五百年前這裡已經有高度發達的釀酒業與紡織業,兩千多年前這裡誕生了人類最早的瓷器——越窯青瓷,一千六百多年前這裡誕生了“天下第一行書”,一千五百多年前茶聖陸羽得出了“茶,越州上”的結論。千百年來,紹興這個為毛澤東主席所稱贊的“名士鄉”,名人輩出,文化璀璨,給這裡的風物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記。《搡年糕》《裹粽子》《臘八粥》《臘月·守望年味》等,既展示著年景的豐收,又告示著年關的臨近,還預示著來年的更加美好。這《冬釀》的黃酒,一口一口地抿,慢慢地抿,從中抿出的,不僅僅是黃酒的醇香,更有文化的深厚底蘊、歷史的深刻回味與人生的深切感悟。

越鄉年味飽含著濃烈的鄉愁味。秀美的山水與輝煌的人文,培養了紹興人特有的愛鄉情結。悠久的歷史與高遠的心志,又使得萬千年來的越人們心系天下,走南闖北,四海為家。而現代社會過快的工作節奏、單調的高樓大廈、淡薄的人際關系,又平添了幾分人們對故鄉的思戀之情。這就使得過年與年味,成了人們心中念茲在茲的美好向往。《貼門神》《打陀螺》《置新衣》《放關門炮仗》《壓歲錢》《分歲》《拜歲》等,既是代代相傳的紹興年味的標配,又是生生不息的越人鄉愁的延續。

正是印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真理。紹興獨特的自然水土與人文水土,養育了《越鄉年味》的主角楊水土先生。水土君天賦異稟,博聞強識,好學勤奮,公務工作做得好,業余時間很充實,編劇、導演、演員、舞美無師自通,詩賦、文章、書法、繪畫有口皆碑,而尤以繪畫見長,是一位有著傳統士大夫影子的當代全能型文化人。他的畫,質朴而清雅,率性而有章,靈動而厚重,自題小詩往往使作品有頰上添毫之妙,而所書字款則常常給作品以錦上添花之感。從作品的思想性而言,水土君的畫,其實是他的山水情懷、人文情懷、蒼生情懷的真切反映。我是很喜歡他的這種表現內容與表現風格的。王志剛先生是書鄉書家的優秀代表,他的書法與水土君的畫結合在一起展出,也可以稱得上是珠聯璧合、門當戶對、相得益彰、交相輝映了。

過年了,越鄉年味來了。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近年來,這兩位藝術家每到歲末必將年味大餐奉獻給市民游客,這本身就是一道“年味”風景。去年,他們把這道具有濃郁鄉土味的文化大餐送進大上海,擺放在陸家嘴金融CBD的吳昌碩紀念館裡,博得了上海市民的交口稱贊。今年他們回師故裡,將其展示在新落成的越城區非遺館,將越鄉傳統年俗的這份非遺記憶直觀地呈現出來,成為“古城過大年”系列活動極有看點的一環。這其實就是賦予非遺新的生命力、融入當代文旅活動的又一創舉。

(責編:康夢琦、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