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文旅融合,不負“詩與遠方”

石慧

2021年02月09日09:31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紹興:文旅融合,不負“詩與遠方”

  日前,紹興首批6個紅色旅游教育基地、7條紅色旅游經典游線向公眾發布,拉開了2021年“紅動紹興”系列活動的序幕。此外,紹興還宣布將於今年舉辦以“10+X”為重點的“東亞文化之都·中國紹興活動年”系列活動,打出大禹、王陽明、魯迅、黃酒和書法“五張牌”……新一輪的謀篇布局中,紹興文旅融合的圖景向縱深鋪展,“詩與遠方”的故事愈發精彩。

  應對疫情,打出政策“組合拳”

  “擦亮‘文化名城、東亞文都’兩張金名片,是紹興市委市政府提出‘重塑城市文化體系’目標下,集聚力量實現紹興文旅新突破的重要抓手。”紹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廣旅游局局長何俊杰表示,2021年,紹興將繼續錨定“重塑城市文化體系、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爭創文旅融合樣板地”三大目標,努力打造成為“長三角最具文化標識度示范城市”。

  數據顯示,2020年,紹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9764萬人次,同比恢復85%,實現旅游總收入1097億元,同比恢復82.2%,恢復度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早在去年2月12日,紹興就出台了《關於應對疫情支持旅游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措施》,以3500萬專項資金支持涉旅企業應對疫情﹔舉辦“政銀企合作對接會”,向文旅企業授信300億元。跨省旅游開放后,紹興宣布拿出4000萬元請游客“周游紹興”。此外,還組織開展“美麗家鄉·紹興有約”市、縣、鄉三級和抖音主播網絡直播互動宣推活動,抖音平台紹興內容總“曝光量”達2156.7萬人次。

  “這套組合拳,在全國旅游界十分亮眼。”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評價,在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紹興旅游的探索和實踐,為全國提供了紹興樣本、紹興模式和紹興經驗。

  抓住特色,文商旅融合發展

  有特色才會被需要。如何既保留文化韻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業業態,成為紹興文旅發展的必答題。

  “文化的厚度決定城市的高度。”在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黨支部書記、會長魯錫堂看來,在“十四五”時期,紹興應立足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個性化、差異化定位,進行紹興古城的科學保護與有效利用,抓緊做好歷史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紹興打造成為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國際文化休閑慢城”。

  如今,紹興整體推進古城保護、利用、創新和建設,實施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的“古城項目群”建設,使紹興古城形成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文化休閑旅游空間。未來,魯迅故裡步行街、倉橋直街步行街、書聖故裡步行街、迎恩門水街等重要歷史文脈節點將連成一片,成為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新平台。

  若將視野放得更遼闊些,紹興正大力實施文創大走廊和浙東運河文化帶、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古越文明文化帶“一廊三帶”建設,以及文化產業項目“百千計劃”。此外,紹興還高標准推進蘭亭文化旅游度假區、重大文化產業平台和文旅項目建設,投資超千億元。去年,紹興優先推進167個文化旅游項目建設,並加快培育文商旅融合的千億級文化產業集群。

  擦亮“名片”,打造“研學旅游第一城”

  去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消息,經過中日韓三國各自評選,紹興高分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何俊杰認為,這是紹興城市發展的新機遇和發展戰略新的印記和符號。

  如何借這張“新名片”發力?將在春節后視疫情防控情況伺機啟動的2021“東亞文化之都·中國紹興活動年”,無疑是一場有力實踐。據了解,活動內容將包括開幕式、公祭大禹陵典禮暨《東亞禹跡圖》繪編啟動儀式、第37屆蘭亭書法節暨中日韓書藝交流活動、紀念魯迅誕生140周年系列活動、陽明心學大會等十大重點活動。

  紹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活動將以“文脈千年,尋夢紹興”為主題,旨在利用書法、黃酒、陽明文化等當地特色元素,系統化、全方位向世界展示紹興這座東方水城、歷史名城的獨特風採。

  今年1月初,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的全省首批15個示范級文化和旅游IP名單出爐,“跟著課本游紹興”名列其中。

  “紹興是全國最早的游學教育基地之一。2016年,魯迅故裡成為浙江唯一入選的首批‘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何俊杰介紹,接下來,圍繞打造“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推動研學旅游標准建設,紹興將推動確定研學旅游全國標准,做實成為“中國研學旅游第一城”的目標。

(責編:艾宇韜、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