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波瀾驚風雨 史詩之舞話亂世

現象級舞劇《杜甫》今夏來杭

厲瑋

2021年02月10日09:48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現象級舞劇《杜甫》今夏來杭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代“詩聖”杜甫的一生,是一部艱難而又偉大的史詩。

作為國內首部“詩聖”題材舞劇,《杜甫》由重慶歌舞團歷時一年打造、三年打磨。全劇約90分鐘,意象化地呈現和講述了“詩聖”杜甫顛沛流離的一生,濃縮了杜甫從宦游、為官到棄官的全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由大熱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80后”編導韓真、周莉亞聯袂操刀,並先后榮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大滿貫”和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等多項大獎。首演至今,連演80余場且場場爆滿。

以舞吟詩,以舞詠史。這個夏天,舞劇《杜甫》將首次亮相杭州大劇院,目前已重磅開票。

一個人筆下的唐朝,“雙生”杜甫隔空對話

“詩聖”的一生,是豪壯的,也是悲情的。《杜甫》分為“序:壯游羈旅,躊躇滿志濟天下”“上篇:長安十載,求官謀事為蒼生”“下篇:棄官歸隱,筆底波瀾驚風雨”“尾聲:登高望遠,歷盡滄桑唱大風”4個篇章,舞出了“一個人筆下的唐朝”。

總導演周莉亞表示,如何用舞劇這一形式來表現杜甫這位“詩聖”,是該劇創作伊始即面臨的一大難點。編創團隊將此作為實現藝術創新的有利契機,將舞段與各舞台元素巧妙結合,通過抽象和藝術化的方式,成功破解“舞不能語”的表現難題,達到了舞之能吟、吟之能言、言之能情。

在她看來,《杜甫》是一個“大寫意”的作品,打破傳統情節敘事表現手法,通過一個個符合戲劇表現特征的“塊狀舞段”的有機銜接,營造一個個隱喻心理情境的空間環境,凸顯杜甫渴望“求仕”又心悸“失我”的對比,折射卓越“詩史”產生的社會文化根源。

其中,該劇以“雙生”杜甫矛盾交織來深化表現主題,也成為全劇的最大亮點之一。雙胞兄弟李庚、李晉分別飾演杜甫和另一個杜甫。弟弟李庚飾演的杜甫貫穿全劇,而哥哥李晉將以時空穿梭的方式作為另一個杜甫出現。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讓觀眾在同一時空感受到杜甫更為復雜的內心世界。從辭官前的自我嘲笑、批判、鄙視轉換至自我的拷問與憐憫,到和解最后說服自己棄官西行。

長安水邊多麗人

“踏春出行”引來群星效仿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一抿一笑,萬般風情,一幅唐朝麗人踏春出行的曼妙長卷在眼前緩緩鋪開。這是舞劇《杜甫》裡最為經典的一段群舞“麗人行”,以舞立象,以舞傳情,以舞帶戲,細膩生動地還原了“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游春場景,描繪了娘娘們“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古典之美。

作為爆紅全網的現象級舞蹈IP,“麗人行”在短視頻平台上創下了20億的話題流量。一時間,引來眾多明星爭相模仿。炙手可熱的流量影星賈玲、吳謹言、范丞丞、蔣夢婕等紛紛跳了起來,甚至連可敬可愛的人民子弟兵也跟著秀了一把舞技。

除了“麗人行”,觀眾們還將借著杜甫的雙眼看到“兵車行”、“三吏三別”、“春夜喜雨”。長安書生蠢蠢欲動求官為名利,滿朝文武鼻孔45度向上走路,水邊貴婦們顧影自憐如木偶……每一支舞都是一段恢弘的史詩。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感受唐朝文化、融入《杜甫》的時代背景,演員們排舞時都是熏著檀香的。

此外,“乞丐舞”“蛀虫舞”“農樂舞”等極具特色的舞蹈也被巧妙地穿插於劇中。編創團隊對劇情、舞段、服裝、舞台造型、燈光、道具等進行合理設計,有機融合中西舞蹈語匯,在意象化詮釋主人翁家國情懷的同時,給人以唯美、時尚的現代視覺美感。

(責編:郭揚、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