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灣管住入海排放與養殖污染

源頭管控治理近海污染

竇瀚洋

2021年02月13日11: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還水清灘淨 享人海和諧(綠色焦點)

午后,漫步浙江台州三門縣木杓海灘,水天相連,碧浪萬頃。雖是冬日,愜意的漁村風情仍吸引來不少游客。

“夏天這裡人更多咧!”觀海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金敬明樂呵呵地說,海灘變美,村裡的旅游業也跟著發展起來,光民宿就辦了好幾家。

金敬明還有個身份——觀海村村級灘長,3年多來巡灘已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他告訴記者,每天要巡灘三四遍,一旦發現問題,通過手機APP上報后,系統便會在第一時間通知相關部門前來處理。

海洋治污絕不是一家之責,海洋污染大多來自陸地,加強源頭治理是關鍵。

三門縣污水處理公司中控室,大屏幕上實時更新著污水處理廠入海排污口數據。技術負責人陳琳向記者介紹,集成分析的數據來自入海排污口上的“慧眼”——在線監測設備。“加強源頭治理是提升海洋水質的關鍵所在。2014年 ,三門灣入海排污口實現在線監測設備全覆蓋,一旦數據出現異常,系統就會發出警報,第一時間就能查明問題並做出處理。”陳琳說。

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台州擁有三門灣、樂清灣等31個海灣,其大陸岸線長度、灘涂面積及海島數量均居浙江前列,豐富的海洋資源背后是巨大保護壓力,對此,台州打出一套“組合拳”。

這幾年,台州管好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入海河流和直排海污染源兩道重要“閘口”,有效實現河海水質同步提升。“目前,台州椒江和金清兩大水系的全年水質達到‘水十條’考核標准。全市7個入海排污口監督性監測達標率為100%。”台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市治水辦(河長辦)常務副主任陳昌筍介紹。

治理近海污染,台州有啥秘訣?

溫嶺市溫嶠鎮面向樂清灣,海水養殖一直是鎮裡的支柱產業。過去粗放養殖導致大量餌料殘留物沉積,一度造成海洋污染。“盛夏氣溫升高,海水翻涌,再加上海風一吹,散發出陣陣帶著濃厚魚腥味的惡臭。”溫嶠鎮副鎮長林應聰說,海床探測報告顯示,最嚴重時沉積能有3米多厚,污染程度之深可見一斑。

改變迫在眉睫。2017年,溫嶠鎮政府專門請來浙江海洋大學專家團隊,量身打造了“生蚝—海魚”混養模式。“飼料科學配比喂魚,產生的魚糞是生蚝的飼料,而生蚝又可以淨化水質,有利於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林應聰介紹。

如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生動實踐在台州灣遍地開花。在路橋區金清鎮,當地新建佔地約17畝的“會呼吸的濕地”,涵養近岸水環境﹔在玉環市,紫菜養殖戶承包海域時簽承諾書,養殖期間需及時清運垃圾,退養時還要把承包區域恢復到自然原貌……2020年台州近岸海域海水水質趨好,優良水質面積夏季達89%,海洋垃圾得到有效管控,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進一步保護。

“美麗海灣建設是今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陳昌筍說,“‘十四五’期間,台州美麗海灣建設將遵循開發與保護並重、治理與修復並舉的原則,逐步實現‘水清灘淨、岸綠灣美、漁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建設可持續發展目標。”

(泮永翔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13日 第 05 版)

(責編:艾宇韜、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