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新評選的“婺州古城十景”之一,也是古城文旅融合新亮點

“梅花晚渡”藏著幾多老金華故事

許健楠

2021年02月23日08:27  來源:金華新聞網
 

  眼下正是梅花盛開的時節,金華市區婺江之畔,古城牆下,宏濟橋碼頭,梅花競相開放,暗香浮動惹人醉,這處新景點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打卡。

  這個景點名叫“梅花晚渡”。去年11月,“婺州古城十景”評選結果發布,“梅花晚渡”榜上有名。自它誕生以來,這是第一次以最美的面貌亮相。肅穆厚重的古城牆、古碼頭與高雅俏麗的梅花,歷史與美景在時空中交相輝映。

  “梅花晚渡”因何得名?

  對於大多數市民來說,這還是一處很陌生的景點。甚至有一種誤解:這一景點的打造,無非就是在古城邊、婺江畔栽幾株梅花而已。殊不知,這處景點不但能賞梅,還能懷古。

  “‘梅花晚渡’四個字,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它背后的歷史故事至今鮮為人知。這一新景點的亮相,也為大家重溫這段金華古城記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市文保所原所長蔣金治說。去年,他剛剛出版了《金華古子城》一書,該書系統梳理了金華古城千年文脈。

  在“梅花晚渡”附近,有一座城門,名叫赤鬆門,有一個古碼頭,名叫宏濟橋碼頭,蔣金治認為,后者就是古城中著名的“赤鬆渡”景點。唐代詩人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並序》中寫道:“徑出梅花橋,雙溪納歸潮。落帆金華岸,赤鬆若可招。”

  “每到農歷正月十四前后,赤鬆門石碕岩下,片片梅花飄落江上,形成一道‘花自飄零水自流’的美麗景觀,赤鬆門也因此被金華百姓稱為梅花門。”蔣金治說。

  據《康熙金華府志》記載:“石碕岩,縣東三裡二百二十步,又名石碕頭。下瞰大溪,岩下有洞。相傳嘗見梅花泛出,故名梅花溪,又名梅花洞……”

  也有人認為,石碕岩下洞內泛出的水花狀似梅花,梅花門因此得名。

  至宋代,金華城最多時有11座城門,比如八詠門、清波門、迎恩門等,位於古城東南角的梅花門是名氣比較大的一個。

  登梅花門,南眺南山、北望芙蓉峰,曾吸引歷代名人登臨、題詠。南宋理學家呂祖謙登上梅花門城樓時,曾寫下《城樓》一詩:“城峻先迎月,帘疎不隔風。棋聲傳下界,雁影沒長空。島嶼秋光裡,樓台海氣中。登臨故待晚,雨外夕陽紅。”

  這首詩把婺江水畔、梅花門外一番壯美風光展現得淋漓盡致。

  赤鬆門(梅花門)雖是重修的,門邊的城牆卻是原有的。歷經數百年,這段100多米長的古城牆上,到處都是歲月的痕跡,時至今日,金華古城城牆已不多見,這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元明清時期,它屢次被修復。

  據了解,今年1月,新景點“梅花晚渡”基本打造完成,並與市民見面。“赤鬆門一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本著以史為據的理念來打造金華古城文旅融合新亮點‘梅花晚渡’,讓市民和游客在游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金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蘊。”市婺州古城文化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余敏武表示。

  朱元璋率軍

  在梅花門一戰定乾坤

  說起金華城的城牆,在歷史上鼎鼎有名,可讓朱元璋的部隊吃了不少苦頭。金華城的城牆南臨婺江天險,東、西、北三面筑有城壕、護城河、營盤等設施,以銅牆鐵壁、城防堅固著稱。歷史上曾有“銅金華”“兩浙城池惟婺為首”的說法。

  公元1358年,明朝開國大將胡大海帶領3萬多人進攻金華城。金華城的元朝守軍拼死抵抗,胡大海攻城兩個多月,打不下來。

  沒辦法,朱元璋隻好自己來。他親率10萬大軍來攻城。

  梅花門見証了一個歷史時刻。朱元璋設計將元朝的援軍引至梅花門外,集中優勢兵力予以殲滅,還活捉了其先鋒元帥季彌章。守城官員隻好開城投降。

  朱元璋佔領金華后,將婺州改為寧越府,並設中書分省,完善了行政和軍事機構,把金華當作傲視天下的重要根據地。

  梅花門城牆下的江邊,立有一塊石碑:“宏濟橋碼頭”。據記載,宏濟橋碼頭始建於明永樂年間,道光十三年重修。

  2011年,這個古碼頭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在東陽江南岸,至今仍保存有古碼頭遺址。

  其實,它有一個金華人更熟悉的名字:“上浮橋碼頭”。碼頭因橋得名,乃至於橋附近的一個村庄,也叫上浮橋村。1403—1424年,由金華人袁大珍捐資始建,以鐵索連接24艘木船,上鋪木板而成。明清時期,上浮橋曾多次修建。直到上世紀末,新的宏濟橋完工后,它才退出歷史舞台。

  “梅花晚渡”不僅是賞梅勝地

  也是古城文脈

  沿著古城牆根一路走,梅花朵朵飄落滿地,一如歷史長河裡出現過的那一個個閃閃發光的印記。“赤鬆門古放生池口”,這是古城牆上一塊鐵牌,數百年來,百姓們就在江邊祈福放生。

  值得一提的是,婺江邊原立有一塊石碑,上刻“放生處”三個大字,旁邊有一批石佛造像。這裡曾經是“金華古城十景”之一,名曰“浮橋浪佛”。

  “歷史上,梅花門外有許多名勝古跡,如宏濟浮橋和寺廟。寺廟在浮橋北岸,民間有一個傳說。”金華地方文化研究者黃曉剛說。

  相傳有7個僧人建了一座寺廟,不料附近民居起火,燒及寺廟,七僧坐化,百姓重建寺廟紀念他們,又在寺廟前崖石上刻佛像17尊,佛像時隱時現,水位高的時候,浪頭拍打佛像,形成一種獨特景觀:“浮橋浪佛”。時光荏苒,婺江畔,古城邊,新老十景遙相呼應,傳承延續。

  蔣金治表示,對於金華人來說,“婺州古城十景”之一的“梅花晚渡”並不僅僅是一處賞梅勝地,更是金華古城文脈一隅,有詩人吟誦,也有金戈鐵馬,連綿的城牆、巍峨的城門,伴著緩緩流淌的江水,見証這座古城的興盛熙攘。

(責編:金忠耀、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