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妥善處理建筑文化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成為激發造型創意、延續民族風格、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環節
賡續傳統根脈,注入時代新質,二者有機結合,方可讓建筑的傳統風貌與時代氣質水乳交融,為當代建筑留取鮮明的文化印記,讓人們找到鄉愁的記憶
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既顯示古老民族聰明才智,又體現人類共同審美價值﹔既顯示傳統建筑文化韻致,又體現當下時代精神﹔既顯示當代行業最高技藝水准,又體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
近些年,人們欣喜於一批獨具匠心、堪為文化地標的新建筑陸續問世,對於一些怪誕丑陋的建筑也議論頗多。建筑的美丑、適宜與否,直接體現設計建造者的審美品位,深層次看,則涉及當代建筑如何繼承與創新的重要問題。
建筑是人們利用自然或人造材料營建的各類實體性生產與生活設施,建筑的文化屬性則是熔鑄於人造物體之中的技藝、習俗、風格和審美意識等。正是由於后者的深度精神性參與,才讓建筑有了“凝固的音樂”等美譽。在人類發展的漫長歲月中,受自然條件、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的影響,建筑一直圍繞著人的生活起居展開。直到進入技術相對發達、物質產品更為豐富的歷史階段,用於擴展生產、生活與社交的公共建筑開始興起,同時人們更加注重建筑實用功能之外的外在形態和藝術風格,更加重視建筑的文化內涵。這個過程耐人尋味。妥善處理建筑文化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成為激發造型創意、延續民族風格、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環節。
准確把握本土與外來關系
自古以來,建筑受人類生存環境和生活習俗的制約,帶有極其鮮明的地域特征。中國黃河長江流域的先民多半生活在平原地帶,建筑以泥土磚木結構為主﹔歐洲國家多處於丘陵地帶,建筑以石拱廊柱構造見長。人類在建筑材料的選擇、配搭以及營建中起主導作用,人們的語言、習俗和情趣等,共同凝結為民族意識,滲透於建筑的每一條肌理、每一個細節之中,最終固化為特有的建筑風格,形成文化認同。
長城作為曾經的軍事防御工事,在我國古代農業社會發揮著保障和平安定的實際功用。在此后千百年,長城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與長江、黃河等一起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建筑在實用和審美功能之外的文化象征意涵,常常和特定的民族國家認同聯系在一起。建筑設計建造者,在把握本土與外來關系之時,對這一點尤其需要精思熟慮,尊重建筑的“本土性”。“本土性”並不意味著一成不變,全球化時代中的各個民族,汲取外來建筑精華為我所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拿來”不是照搬照抄,不是貪大求洋。隻有在繼承傳統文化基因基礎上借鑒外來建筑優長,在洋為中用、融會中西的深度化合中發揚光大我國建筑傳統,提升當代建筑的文化格調和營造水平,才能在交流融合中不斷發展進步。
把繼承與創新統一起來
賡續傳統根脈,注入時代新質,二者有機結合,方可讓建筑的傳統風貌與時代氣質水乳交融,為當代建筑留取鮮明的文化印記,讓人們找到鄉愁的記憶。傳統的沿革存續是動態的歷史進程。如果不能吸納與兼容現代科技和新的審美元素,如果沒有始終不渝地堅持與時俱進、革故鼎新,如果無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時代精神和審美風尚,建筑藝術不可能保持長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許多固本出新的成功案例無不詮釋著這一朴素的道理。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孔子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蘇州博物館和寧波博物館等大型場館的設計,不僅保留中國傳統建筑的恢宏壯觀,還結合時代需求,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或吸收地域文化,或融入民居特色,為文化傳承留下寶貴的建筑范本。除場館類建筑外,民居建筑亦如此。像北京菊兒胡同危舊房改建、杭州富陽東梓關回遷農居、莫干山大樂之野庾村民宿、紅河元陽哈尼族民居改造、內蒙古清水河老牛灣村舍、湖州安吉景塢綠色農居、溫嶺桃花源小區、西溪南村望山、山東鳳凰措的翻建項目等,力求把古典民居的韻致和現代生活理念密切結合起來,妥善處置私家房舍宅院與公共空間的關系,把當下生活的煙火氣融入古典山水園林之中,在市井的喧囂之地開辟一方鬧中取靜的洞天,讓人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意境。所有這些,都是當下建筑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積極探索。
既尊重規律又發揮個性
建筑屬於復雜的造型藝術,其結構、框架等必須嚴格遵循力學原理,以實現空間的人居安全等基本功能。建筑作為人工營造且直接為人服務的有形實體,又必須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外形美觀大方、結構精確合理﹔布局舒展流暢、內飾優美和諧﹔既盡可能開掘實用空間,又賞心悅目、給人以安全舒適之感,是基本訴求。
除了建筑語言要協調不“亂搭”外,還要充分考慮如何與周邊建筑以及環境相協調。任何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與周圍建筑、生產生活設施、自然景觀生態乃至氣候條件等共同構成人居環境。一座好的建筑,一定非常重視與周圍環境的“對話”關系。所謂“協調”和“對話”,不僅指顏色、造型、風格等搭配不相忤,還指建筑與環境互為補充、相映成趣。比如蘇州博物館,白牆黛瓦和山水園林等元素,使建筑融入文脈傳統和地理環境,玻璃、鋼鐵結構在室內借到大片天光,滿足現代博物館實用需求,立體幾何形天窗與斜坡構成極具識別度的屋頂造型,整座建筑與周遭環境和諧天成,又透露出鮮明簡潔的現代感。在與時空環境“協調”“對話”基礎上形成的造型差異,使建筑的藝術個性經得起端詳、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建筑為追求“網紅效應”,有的作異好奇、貪大求怪,有的結構扭曲、意象混亂,有的品位低下、一味媚俗。如此種種,既不美觀又不實用,既造成浪費又破壞公眾審美口味。
社會急需且期待給人以美感與震撼的新穎創造。在科技高度發達、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隻有緊跟時代潮流,充分發揮設計與建設者的藝術個性,讓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競相迸發,建筑行業才能涌動蓬勃朝氣,不斷實現當代建筑營造的突破。
尊重建筑規律與發揮創造個性,推動當代建筑固本出新,需要擺脫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拿出高遠的眼光、見識與情懷,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既顯示古老民族聰明才智,又體現人類共同審美價值﹔既顯示傳統建筑文化韻致,又體現當下時代精神﹔既顯示當代行業最高技藝水准,又體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要用造型生動、風格多樣的新型建筑,為人們生產生活開辟適宜空間,樹立鮮明文化地標,為子孫后代留下一份我們時代的標志性文化遺產。
《人民日報》( 2021年02月23日 第 20 版)
《德清踐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方案》發布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資貿易人洽談會開幕。本次德洽會以“數智共建 德創未來”為主題,以“經貿合作精准洽談、高端人才強力聚引、營商環境優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廣”為主要內容,以“數智共建”為基底,以“線…【詳細】
浙江: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以內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了“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主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蕭蕭攝 發布會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以來的…【詳細】
2021浙江高考分數線公布:普通類一段線495分 二段線266分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普通類: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zjzs.net)、浙江考試微信或浙裡辦APP,憑准…【詳細】
6月26日,航拍中國動漫博物館。該館通體呈白色,形似祥雲。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中國動漫博物館6月26日正式開館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王蕭蕭)6月26日上午,全國首家“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 據了解,中國動漫博物館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批准成立的“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動漫之…【詳細】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詳細】
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誦讀活動。人民網 章勇濤攝
“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富陽啟動 6月24日晚,“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啟動。 作為“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的開篇首場活動,《筑夢富春·黨旗下的誦讀》由“初心”“奮斗”“征程”三個篇章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結合朗誦、紅色話劇、歌舞等多種藝…【詳細】
“雙西”合璧精彩蝶變 “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人民網杭州6月24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慶祝杭州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行吟山水,一湖瀲灩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詳細】
浙江泰順:科技特派員送技術下鄉,助農共富裕 科技扶貧,建功立業。在浙江泰順縣,助農致富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員走進泰順田間地頭,到今年已是18個春秋。科技特派員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e聯”黨建聯盟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