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句“慕了”都不如去做了

李攀

2021年03月04日08:25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千萬句“慕了”都不如去做了

近日,衢州一名女生經央視《新聞周刊》報道后在網上引發關注。她叫朱寧銳,北漂打過工、留過學,熱愛獨自旅行……一次偶然的機會,朱寧銳開始選擇做旅拍視頻賬號,因為她希望旅行能成為自己的職業,於是她每年去國外很多地方旅行、記錄,至今有上千萬粉絲。在這則報道后的網友留言中,“慕了,這才是自己理想的生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等評論一點都不意外地出現了。

為何說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每次有這樣的年輕人的故事被報道后,底下都是類似的網友留言。是啊,反觀現實,當下年輕人面臨的壓力比較大。不論是求學還是找工作,不論是結婚還是買房,都不容易。所以,當自己在壓力之下喘不過氣來的時候,難免羨慕別人活得順心、如意。在現實生活中,筆者還注意到一種類似的現象。有的人看到賈玲拍電影賺錢了,不禁對當導演產生羨慕﹔有的人看到某相聲演員火起來了,不禁對演員產生羨慕……

之所以會覺得別人的生活是理想的樣子,恐怕是因為自己現實生活中有些不理想。可是理想中的樣子是怎樣的?有人會說,就是鮮衣怒馬,做想做的事,有詩和遠方,等等。其實,別人恰是把手上的事情做到了極致,讓個人的才華盡可能綻放,才有流量,才會有詩和遠方。就拿朱寧銳來說,為了能讓賬號有持續穩定的經濟回報,她一直在探索經營,長期旅行風餐露宿,再加上超負荷的壓力,以致身體瘦到隻有80斤左右。可見,理想中的樣子其實不是輕鬆的,而是“浸透了奮斗的淚泉,洒遍了犧牲的血雨”。

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中國有句古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愛爾蘭有句諺語,“縱使思忖千百度,不如親手下地鋤”。扎實做好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理想的樣子自會出現。其實,現實中為生活而感到焦慮、為工作而感到疲憊,這沒什麼不好,是人之常情。不應該說當自己陷入瑣碎的生活,就覺得生活不值得,就認為理想已破碎。其實,沒有人能輕而易舉成功。看上去再光鮮亮麗的人生,依然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依然需要為美好的生活而不懈打拼。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深思。如果把受人關注、成為網紅或者賺到大錢當作理想的樣子,其實是對理想偏狹的理解。很多科研工作者在艱苦的創新之路上探索,很多醫務工作者即使大年三十仍在崗位上默默奉獻,很多基層工作者奔走在田間地頭,他們同樣是理想中的樣子。不管身在哪裡、從事何種職業,當你在說“慕了”的同時,不要抱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盡如人意,而是要像他們一樣樹立明確的目標並不斷堅持,把“慕了”變成去做了。

(責編:張帆、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