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章馨予

2021年03月04日09:09  來源:金華新聞網
 
原標題:我市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去年以來,金華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手硬,社會民生得到充分保障。國家統計局金華調查隊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金華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5萬元,達50580元,同比增長5%。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分城鄉看,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1545元,同比增長3.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365元,同比增長6.5%,快於城鎮居民。城鄉收入比由2019年的2.08下降至2.03,全市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

以“六穩”“六保”為支撐 工資性收入企穩回升

從收入構成看,農村居民收入主要分為經營淨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四大項。去年,金華農村常住居民四大項收入均實現正增長,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初,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較往年有所回落。對此,金華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穩定向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持續推進,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現逐季回升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金華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前三季度(5.5%)提高1.0個百分點,比上半年(3.0%)提升3.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0.3%)提升6.2個百分點。

自我國普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工資性收入在農戶收入中所佔比例越來越高,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目前也是農村居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去年,金華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實現17678元,同比增長7.5%,增速比前三季度(6.3%)提高1.2個百分點,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4.3個百分點。

統計部門分析,數據企穩回升的背后,一方面得益於各級政府與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穩就業各項政策措施,充分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強化穩崗就業舉措,加大困難企業減負力度﹔另一方面得益於社保減免、穩崗返還等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后,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農村居民外出就業人數與人均就業時間持續回升。

戰疫情抓春耕促生產 經營淨收入緩慢增長

農民手中的產品運不出、賣不掉,農村的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旅游等行業恢復緩慢……去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從事這些行業的農民收入銳減,對經營淨收入產生直接沖擊。

隨后,穩定糧食生產,恢復生豬生產,抓好蔬菜生產……春耕期間一系列舉措讓全市農業生產迅速恢復,農產品實現及時調運,農民的經營淨收入在度過一季度的低迷期后迅速拉升、逐漸走高。二季度以來,農村居民中恢復生產經營的人員數量逐季增加,經營效益逐步好轉。

數據顯示,金華去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7864元,同比增長2.9%,增速比前三季度(2.1%)提高0.8個百分點,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0.8個百分點。

“目前,金華農村居民個體經營的行業主要集中在種植畜牧業、傳統制造業等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受疫情、惡劣氣候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認為,要想持續推動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必須不斷加大對困難經營戶扶危救困的力度,推廣政策型農業保險落實落地,以提升農村小微企業與個體經營戶的抗風險能力。

促改革釋放農業潛能 財產淨收入增長良好

分析數據發現,四大項收入中,去年金華農村常住居民人均財產淨收入的體量相對較小,隻有1173元,但增速較快,同比增長8.7%,比前三季度(5.2%)提高3.5個百分點,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0.3個百分點。

統計部門分析,這一方面得益於理財方式的增加與理財渠道的拓寬,利息紅利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另外一方面得益於新農村建設的持續推進,使得城郊、鎮郊等農村地區出租房的品質與面積進一步增加,帶動農村居民房屋租金收入增長。

記者昨(3月3日)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去年是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開啟之年,各地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自身的“造血”能力和綜合實力,探索出一條條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至去年底,全市728個相對薄弱村已有347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達10萬元以上。

“當前,金華農村居民財產淨收入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還比較低,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相對不足。”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盡管從數據上看,財產淨收入在農民收入中佔比不大,但潛力巨大。接下來應積極引導農村承包土地流轉,推廣義烏宅基地產權改革成果,繼續做大做強農村集體經濟,建立健全效益分配機制,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拓寬農民投資理財渠道。

政策性因素強力拉動 轉移淨收入較快增長

四大項收入中,佔可支配收入比重相對較低,但增長較快的還有轉移淨收入。去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轉移淨收入3650元,同比增長9.3%,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1.1個百分點。

去年以來,金華各級政府與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繼續上調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提高低保與社會救濟等保障標准,強化弱勢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減免外出農民工與困難群眾轉移性支出,促使轉移淨收入較快增長。

此外,2018年以來,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一攬子民生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也讓成千上萬農村居民得到實惠。

三年來,社會救助水平不斷提高,至去年底,全市低保標准提高16.9%,特困供養標准提高34%,累計發放低保資金8.48億元、特困供養資金1.09億元。

醫療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困難人員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水平達95%以上,全市累計資助16萬名困難人員參加基本醫保二檔,累計資助金額2.49億元。

教育扶貧全面推進,所有低收入農戶子女全員全學段覆蓋,共計資助中小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0.92萬人次,資助金額5.79億元。

保障范圍不斷拓展,低收入農戶可享受有線電視費用減免和每月一定額度的生活用水、用電補貼。

至去年底,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493元,增長13.9%﹔收入增幅達農民人均收入增幅的2.13倍﹔低收入農戶總量持續縮減,在低保標准提高8.6%的前提下,較2019年12月減少4921戶7439人,戶數人數均減少10%以上。

(責編:張帆、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