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義青山綠水下的智能“茶葉經”

吳軍勇

2021年03月12日08:32  來源:金華新聞網
 
原標題:武義青山綠水下的智能“茶葉經”

昨天(3月11日),記者在浙江武義縣白姆鄉浙江更香有機茶基地裡看到,採茶工人忙得不亦樂乎。碧綠的茶山連綿起伏,一叢叢的茶樹緊挨著,枝丫上探出的新嫩小芽惹人喜愛。

“借助武義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我們在11個山區鄉鎮建立了生態、綠色的有機茶園基地,還創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茶農’的‘綠色產業鏈’,帶動數萬茶農增收致富,為企業走上品牌化、標准化、產業化發展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說起智能“茶葉經”,浙江更香有機茶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國慶如數家珍。

記者在生產車間裡看到,自動化、清潔化的生產線井井有條。鮮葉通過智能化生產線,按照不同品類,經歷攤青、殺青、理調、做型、脫毛、烘干、提香等多個步驟,加工成紅茶、扁形茶等多種茶品。“利用智能化的流水線操作系統,可以按照茶葉種類設置每台機器的設備參數,大大減輕了‘用工難、用工貴’等問題。用機械化代替人工生產,使茶葉加工生產更加便捷簡單,生產效率也大幅提高。”生產車間負責人介紹。

此外,更香公司以有機茶產業為基礎,依托武義生態旅游資源,建成集觀光體驗、科普教育、示范種植與生態保護等功能於一體的更香茶文化生態休閑觀光園,為武義縣生態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示范模本和發展思路。

在王宅鎮要巨村千畝茶園,56歲的茶農劉蘭接過丈夫遞來的滿滿一麻袋茶葉,利索地裝上三輪車。過去她家隻採嫩葉做綠茶,隨著黑茶、紅茶等茶產品的出現,劉蘭夫婦也從一季忙變成了四季忙。

上世紀80年代,武義開始制作黑茶,因工藝、管理落后,加上國家對邊銷茶管理嚴格,最早的黑茶廠被迫停產。曾在那裡工作過的祝雅鬆,不甘心黑茶就此沒落,1990年籌資10萬元辦了磚茶廠,即浙江武義駱駝九龍磚茶有限公司的前身。

近年來,祝雅鬆堅持重技術、優品質,引進茶學博士、碩士,研發生產設備,率先在業內開發第一條不落地自動化、清潔化生產流水線,大大改善了加工衛生環境。此前,國家進行邊銷茶定點企業調整,公司憑借過硬的產品品質,被確定為全國25家邊銷茶定點生產企業之一。“如今,企業每年為茶農增收5000余萬元。”祝雅鬆說。

科技讓黑茶產業涅槃重生,也成就了紅茶的崛起。如今,國內紅茶市場興起,更香、鄉雨、茗宇、嘉木村等本土企業高薪聘請外地紅茶加工師傅,開始研制名優紅茶。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柳城畬族人藍有明,於2012年在車門村成立合作社,從綠茶轉做“浙星紅茶”,新建1800平方米廠房,添置先進加工設備,實現日加工鮮葉7500公斤。如今,合作社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合作社每年可銷售干茶150多噸,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責編:王麗瑋、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