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城市管理從“智慧執法”走向“協同共管”

緊盯痛點難點 發力系統重塑

楊新立、葉詩蕾

2021年03月14日09:05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緊盯痛點難點 發力系統重塑

執法隊員街面巡查軌跡實時呈現、主城區智能視頻採集系統全覆蓋、一萬多家沿街店鋪底數全清……記者近日從湖州市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了解到,該局創新打造的綜合執法監督指揮平台,自2019年12月上線以來,已釋放出數字賦能智慧管理的巨大效應。去年該局一般程序辦案量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三,群眾滿意度達98.5%。在湖州,以該平台為基礎的行政執法協同平台也將很快上線,屆時將實現主城區協同共管。

“朝陽街道環城西路小西街岔口,佔道經營。”3月8日13時10分,吳興區綜合執法監督指揮平台突然彈出一條“警報”。原來,一家水果店將幾隻包裝箱擺到了店外的人行道上,被市容監控拍了下來。這個監控攝像頭視野范圍達200米,可360度旋轉,且自帶虛擬線框,隻要框內出現物體且停留超過規定時間,就會自動識別,並拍照取証。

經確認審核、自動立案,這起佔道經營案件隨即被發送至屬地執法隊員的手機上。很快,監控屏幕中就出現了幾名執法隊員,勸導店主搬走包裝箱,並傳來處理結果和現場照片。從發現問題到辦理結案隻用了7分鐘。

快速響應的背后,是一個數字化、立體化的精密治理網絡。在違章違法線索的獲取端,綜合執法監督指揮平台接入市容監控、違停抓拍、鷹眼、無人機、車載視頻等設備,打通公安、交警、城建、市場監管等部門數據和共享單車、油煙監測等企業數據,通過“智能識別+人工巡查”將監管網絡延伸到最末梢,細化到每輛共享單車是否整齊停放、每家小飯館的油煙是否達標排放。在案件問題的處置端,執法隊員上崗期間軌跡實時可見,案件處置在平台全程留痕並以此為考核依據,執法質效得以顯著提升。

“在街面巡查的基礎上,增加了平台‘派單’的業務量,而且全程在手機上操作,一開始確實有些不適應。”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飛英中隊指導員顧國強坦言。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人機磨合”,眼下平台已成了隊員們的“數字外援”。“我們中隊38名執法隊員管著22條主次干道,以前經常是‘隊員剛一走,亂象又抬頭’。現在,平台時刻幫忙盯著,大大緩解了我們的壓力,案件平均處置效率提升了一倍。”顧國強說,得益於辦案數據上傳,平台可以自動分析得出違法違章高發的事項、地點,幫助中隊更合理地配置執法力量。

10720家沿街店鋪、1408台油煙淨化器、324個在建工地……綜合執法監督指揮平台緊盯問題易發、高發點,目的是變事中處置、事后處罰為事前預防,從而減少違章違法行為的發生,也受到監管對象的歡迎。

“周期報警標紅,說明這家飯店的油煙淨化器兩個月沒清洗了。”3月8日,吳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業務二科科長朱晨勇查看餐飲油煙監測APP,發現外環北路上的王家味餐廳發出報警,便上門檢查。餐廳主廚宋紅峰早已明白其來意:“是不是來檢查油煙淨化器?我也收到了提醒短信,已約好師傅盡快清洗。”原來監測系統不僅會向執法隊員報警,同時也會提醒業主。“油煙超標排放一旦查實,罰款是5000元起步,裝了監控我們也能放心。”宋紅峰說。數據顯示,去年吳興區餐飲油煙投訴率較上年下降29.1%。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大大提升了主城區管理質效,眼下,湖州正聚焦“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以吳興區為主體,運用數字化思維打造涵蓋26個部門、5052個處罰事項的行政執法協同平台,今年4月上線后,能實現主城區全場景多部門“協同共管”的格局,將數字化改革的觸角延伸至城市管理各個領域。

“處罰事項分屬不同部門,以往大家各管一攤,不僅存在因權責邊界不清,該管的管不到位的情況,還存在一個部門查一項,導致‘執法擾民’。”吳興區委改革辦副主任潘迪說。行政執法協同平台歸集了每個部門的執法檢查場景,同時匹配該場景下涉及其他部門的處罰事項,某個部門在平台選中一個場景發起任務后,系統就會自動匹配相關部門,多方形成合力,對場景進行“一次聯合檢查、處置所有問題”。此外,鄉鎮街道在處置諸如違法建筑、環境污染等痛點難點問題時,也可以在平台發起任務,“派單”請上級部門協同處理。

更重要的是,執法檢查的全過程都將進入平台數據庫,不僅與省、市兩級平台打通,同時會形成數據分析,作為部門和人員考核的重要依據。“一鍵發起—自動派發—處置反饋—評價打分—數據分析”的全閉環業務流程,有望使城市管理實現高效率、人性化。

(責編:張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