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手機軟件廣告彈窗上買的衣服無法退貨

浙江臨海查處首例“二類電商”網絡違法案件

李函格

2021年03月17日08:35  來源:台州日報
 
原標題:臨海查處首例“二類電商”網絡違法案件

包包是在抖音上買的,新買的手表是在微博看到的……相信很多人都有在“二類電商”上購物的經歷。

“二類電商”又叫直營電商,一般以圖文或者視頻單品展示產品,消費者點擊即可直接進入購買頁面下單,商家發貨跟進物流,最終簽收付款(拒簽退貨),形成購物閉環。

雖然看上去價格誘人、優惠多多,可收貨之后,問題也接踵而來。去年開始,臨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二類電商”等新類型電商網絡經營行為進行了重點研究和監測監管,摸清其投放及展示模式,通過“頁面前端代碼解析-鏈路回溯-同步固証”確定廣告主(經營商家)的違法事實。日前已查處台州首例““二類電商””網絡違法案件。

不久前,該局在微博上接到一起“二類電商”投訴。投訴人稱,其父母在瀏覽新聞的手機軟件中看到一則羊絨外套的廣告彈窗,被頁面宣稱的“羊絨外套”“買一送一”“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等廣告字眼所吸引,訂購了低價“羊絨外套”。到貨后,卻發現實物與產品描述大相徑庭,不但沒有所謂的“買一送一”,且該款商品的材質為抓絨(聚酯纖維構成),並非羊絨,且由於此“二類電商”無客服平台,無法進行退貨退款操作,電話聯系商家也皆被拒接拉黑。

接到投訴后,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對該網頁進行固証,並找到當事人。經調查,當事人臨海市某貿易公司在某互聯網廣告平台上投放商品廣告,銷售抓絨材質(聚酯纖維構成)商品,但在其商品銷售頁面對商品的性能、成分作了引人誤解的宣傳,違反了《廣告法》相關規定。臨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相關法律,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並對當事人發布的商品銷售違法廣告和價格違法行為作出罰沒款1.3萬元的行政處罰。

對此,工作人員提醒,“二類電商”不同於專業電商平台上的商家,雖然“貨到付款”打消了很多消費者的顧慮,但絕大多數“二類電商”沒有搜索功能和專門客服,消費者難以進行售后維權。

同時,要注意保存証據,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與商家進行協商無法達成一致協商結果時,請及時撥打12345進行投訴,維護合法權益。

(責編:郭揚、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