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全國主要模具產業集聚區,為3000家企業提供 一站式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

“模具之都”孵育 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

沈海洲、黃微

2021年03月29日08:40  來源:台州日報
 
原標題:“模具之都”孵育 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

  “當日任務數215、當日提醒數16599,當日報工數160……這些即時數據採集自每一台注冊的機床。”3月28日,台州黃岩智能模具小鎮一幢辦公樓裡,“模來模往”項目總監奚領德打開“漢德雲模塑工業互聯網平台“的主頁介紹。

  據悉,該平台目前已有3000多個活躍用戶,每日產生的提醒數達到5萬多個,通過聯雲上網,打通了模具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對接渠道,不僅服務台州本土的模具企業,還覆蓋到東莞、寧波、昆山等全國主要模具產業集聚區。

  黃岩被稱為”模具之都“,目前已形成了中國模具產業功能最齊全、專業化程度最高、配套體系最完善的產業鏈。經過20多年迭代發展,模具行業的數字化從最初的OA、CAD、CAM、ERP、MES,不斷進化為全產業鏈模具協同制造系統,產業大腦已初步形成規模化應用。

  去年疫情期間,用於口罩熔噴布生產的模頭需求劇增,面對井噴般的訂單,擠出模具龍頭企業精誠模具公司產能嚴重不足。模具工業互聯網平台通過實時管理和調度,准確掌握企業需求,為企業雲匹配服務提供決策依據,一周內完成對接400家加工企業(戶)、1000多台數控機床。全國各地上千台數控機床日夜開工,相互協作,超常規地完成700多副模具的加工任務,佔了國內高端熔噴布模頭80%以上。

  黃岩區經信科技局總工程師王奮遠說,若是沒有工業互聯網助力,在這麼短時間內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柔性制造幾乎是不可能的。

  模具工業互聯網建立在發達的產業鏈基礎之上。目前,台州模具行業機床數控化率達85%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五軸加工中心300多台,佔全省該類裝備的50%以上﹔擁有配套工業機器人、機械手近8000台。同時,模具制造工藝復雜,工期漫長,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相互協作一直存在,隨著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興起,專門服務模具產業的工業互聯網平台也應運而生。

  “通過網絡,模具制造找到了上下游協作伙伴,機床設備找到了加工業務,資源實現了高效對接。模具加工的機床價格昂貴,如果全年都在滿負荷運轉,企業的效益就高,所以企業對數字化改造的主動性很高。”奚領德說。

  從去年開始,黃岩加快數字化賦能模具產業步伐,將本地已有的天網網絡、墩盛科技、信達訊等5家數字化服務公司進行整合,建立集5G、物聯網、雲計算平台等數字化基礎設施資源於一體的哇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模具企業提供一站式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在此平台上,模具產業大腦已形成“4+1”功能矩陣體系,即決策預測、產業生態、雲端應用、共性技術和獨立的安全架構體系。

  通過模塊架構,模具行業工業互聯網構建起產業的“智慧大腦”:在產業鏈前端,為模具企業提供“雲發布”“雲設計”服務﹔在產業鏈中端,為數字工廠提供“雲管家”服務,並在機器、工單、工藝流程等上雲流程中進行“雲加工”,實現上下游資源的無縫對接。據統計,該管控使生產成本降低10%,生產周期縮短20%,訂單准時交付率提高5個百分點,質量合格率提高5-10個百分點。在產業鏈末端,應用區塊鏈技術,為模具加工過程的末端階段中產生的廢液進行“雲回收”,提供集中無廢處理服務。目前,台州運用區塊鏈技術為2334家模具企業提供服務,200多噸廢油得到回收循環利用,累計轉移危廢物7800噸,市場處置成本降低70%,處置效率提高47%。

  王奮遠介紹,黃岩的模具“產業大腦”已經初具規模,接下來要政企共同發力,實現系統集成優化、迭代升級。計劃在2021年,基本完成搭建政府側數據倉,實現與企業側數據倉有機連接﹔2023年完成模具產業大腦中樞神經系統迭代﹔2025年實現全國模具企業服務全覆蓋。

(責編:艾宇韜、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