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山村的“藝術普查”

寧波寧海石門村建藝術振興鄉村人才庫

2021年04月02日13:11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竹子做的高蹺,怎麼玩?竹水槍射得遠的訣竅在哪裡?你還會做什麼玩具?”4月1日一大早,南開大學藝術設計系副教授吳立行帶著他的研究生團隊開始在寧波寧海大佳何鎮石門村開展“藝術普查”。一走進村民潘康安家,吳教授團隊就被各式各樣的竹制玩具吸引。

吳立行教授在村民家開展“藝術普查”。蔣攀攝

“這種高蹺適合初級玩家,關鍵把繩子拉緊,就可以走得穩﹔水槍要想射得遠,水抽得足,推的力道更足﹔我腦子還有好多好玩的,來不及做出來呢。”潘康安腼腆地說,感覺自己有點不務正業了,電工變成做竹玩的“老玩童”了。

“接下去我們會開展一系列勞動競賽,想邀請你參加,把你做竹玩的手藝展現出來,通過勞動競賽改造村庄,你願不願意?”吳立行教授一邊在村民才藝特長表上記錄著,一邊向潘康安介紹藝術駐村的想法。“我當然願意,我還可以教孩子們做竹玩具。”潘康安非常興奮,躍躍欲試。

吳立行教授帶團隊在村民家開展藝術普查。尤才彬攝

“教授,你猜猜看,這是什麼?”77歲的村民潘家成突然遞上來一對竹片放在吳教授手上。“哈哈,猜不出來吧,這是我們以前的‘竹鞋’,綁在自己的鞋子上走路就不會把鞋子弄臟了。”潘家成主動請纓,報名參加竹玩大賽。

鄉村是一座“金庫”,“藝術普查”旨在建立石門村藝術人才庫。“我們的到來就是把外面的各種可能性跟村裡對接,發揮村民的技能,激發村民自己建設村庄的能動性,同時尋找更多傳統和創新的碰撞點,擦出吸引外來游客的‘火花’。”吳立行認為,藝術振興鄉村,關鍵在人,挖掘出鄉土人才,同時引導他們多做創意思考,把鄉土才藝變成財富。

“這個真是太精美了!你有這個竹編手藝在,能不能做竹制的燈罩?”在村民袁德品的小院裡,吳立行拿著一個用來罩剩菜的羹罩贊不絕口。“隻要有樣品就能做,這些都是我自己摸索做出來的。”74歲的袁德品滿臉自信地說。

同樣,普查團隊在陳小秋、葉三英、方香蓮、潘桂英等幾位剪窗花的老人身上看到了自信。“這個叫‘吃不完’,寓意年年有余,還有這頂虎頭帽,也非常漂亮。”“寓意非常好。有沒想過把紙變成布、把布變成紙?”吳立行說完,幾位老人就開始討論起來。

看到這個場景,吳立行臉上露出神秘的微笑,“村民們其實很聰明,你稍微引導一下,他們就會給你很多驚喜。”他建議可以把有些剪紙作品用布料來做,設計成村庄的旗幟、家裡用的門帘,布料做的虎頭帽可以簡化成紙做的,讓游客隨時可以體驗童趣。

吳立行教授在村民家開展藝術普查。蔣攀攝

“我們都被村民的才藝震撼到了。”普查團隊成員王儷穎說,沒想到這次普查下來,有150位才藝特別好的村民,有木匠、雕刻、篾匠等18個種類。接下去,團隊會根據村庄各個改造點位,分成10組,開展籬笆大賽、筍王爭霸賽、竹藝品創意大賽、竹玩競賽等多個勞動競賽,讓村民在愉悅的競賽中發揮才藝,建設更美麗的“世外石門”。(蔣攀、尤才彬)

(責編:艾宇韜、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