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環保”工程協同推進“天地空”一體化監管

嘉興桐鄉生態環境保護全面進入數字化改革時代

朱靈潔

2021年04月08日09:44  來源:嘉興日報
 
原標題:桐鄉生態環境保護全面進入數字化改革時代

  漂洗、絲光、染色……4月7日,浙江豐林染整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匹匹白布在流水線上“翻飛”。車間外,噴淋廢氣淨化塔等設備不間斷地處理著廢氣。

  “生產工藝和治理設施安裝的監控儀對設備運行情況、污染物排放等進行在線監控,並與生態環境部門數字環保系統聯網,如果接到報警信息,我們立即排查整改,確保設備正常運行。”豐林染整企業環保科科長魏哲超說。

  如此精密的監測和快速反饋,得益於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桐鄉分局“數字環保”改革。

  近年來,嘉興桐鄉乘著“互聯網+”的強勁東風,不斷在生態環境領域政府數字化轉型上先行先試,從“點、線、面”上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數字化轉型,搭建集“智慧環保”工程、“智慧環保·桐鄉市排污許可証証后執法監管系統”、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測監控平台、衛星遙感“天眼”環境模塊於一體的“數字環保”工程,編織“天地空”立體環境監管網絡,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到“智”理的轉變。

  2018年,桐鄉啟動“互聯網+智慧環保”項目,拉開了桐鄉“數字環保”建設的序幕。

  其中,智慧環保平台整合了環境監測、項目審批、排污許可、綜合執法等信息,實現對該市35200余家企業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和監控視頻的綜合集成,成為支撐生態環保部門日常管理和決策的“超級大腦”。

  “互聯網+智慧環保”項目建設為其他數字環保子平台開發運用提供了海量環境數據。去年11月,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桐鄉分局又發布了“智慧環保·桐鄉市排污許可証証后執法監管系統”,成為全省排污許可証証后執法監管數字化轉型的首個標志性成果。桐鄉在全省率先進入數字化、智能化証后監管時代。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排污許可証証后執法監管系統由“一個后台、三個移動終端、四張圖”三大板塊構成,形成了集“雲監管、雲管家、雲服務”三大功能於一體的“証后執法監管雲模式”,系統以完善發現問題、構建多元主體責任、打造長效服務等機制為重點,建立閉環執法體系、企業“五色生態碼”和區域環境風險評價“五色圖”體系,落實企業自查、屬地巡查、執法監察的“三級巡查”管控,壓實了“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主體責任。

  “截至目前,系統有效預警信息6.63萬余條,幫助125家企業避免了環境問題發生,企業完成自巡查71250項,完成整改率96%。”桐鄉生態環境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果說智慧環保平台和排污許可証証后執法監管系統是數字環保地面的“地勤兵”,那麼,桐鄉大氣網格化綜合監管平台則是空中的“偵察員”。

  近年來,桐鄉建設了1個大氣網格化綜合監管平台、83套微型空氣質量傳感監測站、12個鎮街空氣站等,構建起環境空氣立體式、網格化監測體系,從空間層面對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實時分析,相應數據集成到數字環保主平台,在“線”上實現對污染源的監控、研判和預警。

  “各站點每分鐘上傳數據到平台上,一旦有數據超標,現場運維人員馬上進行溯源,查明的問題和原因立即報送給桐鄉市大氣辦。”系統運營方負責人表示。

  為打通“最后一公裡”,2020年,“桐鄉空氣質量”APP發布上線,公眾登錄后,可直接查看桐鄉三個站點的空氣質量當前詳情及城市24小時空氣質量預報、未來三日空氣質量預報、PM_2.5等指標的24小時變化趨勢。

  在地面和空中聯網監控的基礎上,如何全面掌握區域環境的空間分布特征和變化規律?在桐鄉60萬米的高空,還有一雙“天眼”——衛星遙感正在全域掃描。

  桐鄉將當今最前沿的衛星遙感技術運用於大氣和水環境監測,“天眼”與地面各系統綜合形成全覆蓋、全信息、多尺度、多時相、多元化的“天地空”一體化環境監管網絡,彌補點、線監控的不足。

  “我們將桐鄉全域劃分為1000個網格,衛星遙感技術可自動對全域網格數據進行排名,精准定位到污染物濃度最高的地區,定期形成重點污染區域監測專題圖、大氣污染氣團軌跡分析、空氣質量綜合評價與空氣質量預測。”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桐鄉分局相關負責人說。

  借助“天地空”立體化環境監管網絡,2020年,桐鄉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4%,創歷史新高,PM_2.5濃度29微克每立方米,改善程度創歷史最好﹔10個市控斷面三類水佔比連續兩年達到100%,運河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首次達到100%﹔環境信訪量同比下降15.5%,生態滿意度全省同比提升12個位次。

  “下一步,桐鄉將對數字環保系統迭代升級,與省、嘉興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協同管理應用系統無縫對接,不斷在改革路上建樣板,高質量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桐鄉分局局長姚偉平表示。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