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楊村:農旅融合 村美民富產業興

毛長久

2021年04月12日16:05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下楊村:農旅融合 村美民富產業興

  江南四月的天,煙雨朦朧。山坡、田野、樹梢,已萌發著一片朝氣蓬勃的新綠。

  近日,杭州西湖區雙浦鎮組織開展“百年工運路紅心向黨情”主題黨建活動,轄區6家基層企業的百名職工,相聚在美麗的下楊村,沿著村裡烏黑的柏油路,徜徉在白牆黑瓦和小橋流水間,領略著“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的詩畫意境。

  周建飛是杭州永德電梯部件有限公司的工會主席,也是土生土長的下楊村人。參觀中,她主動擔當了大伙的講解員。說起下楊村的美麗蝶變,她的幸福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20世紀90年代,雙浦鎮大力發展甲魚、沼蝦等水產養殖業,一塊塊良田被挖成了水塘,這種粗放式的產業形態為生態環境帶來不少負面效應。

  下楊村也深受其害。“以前村裡到處是甲魚塘,一到冬天,甲魚棚裡燒廢塑料、廢橡膠,整個村子都籠罩在烏煙瘴氣中,嗆得人喉嚨痛……”周建飛回憶說,那時候,“別說綠水青山,連藍天白雲都看不到”。

  蝶變始於2017年。下楊村啟動了鄉村整治,首先是徹底整頓農田裡的甲魚塘和堆場,將土地復耕成高標准建設的農田。同時對村內道路、水系、破舊廠房和村民庭院開展提升整治,打造白牆黑瓦的江南小鎮美景。2018年,完成美麗鄉村建設的下楊村入選省3A級村庄。

  如今,從空中俯瞰,荷葉狀的下楊村四面水系環繞,白牆黛瓦的現代農居排列有序,各種不知名的鮮花開得正艷,好似一幅迤邐的生態畫卷,在三江匯流區域恣意鋪展。

  下楊村引以為豪的老底子文化,曾很長一段時間湮沒在鄉野。環境變美的下楊村,積極實施鄉村文化振興,喚醒“老底子”記憶。

  村子的西面,一條清澈的小河穿村而過。“這條溪流大有來頭,過去叫領旨漕。”村書記余華琴介紹說,古時候,官員手捧皇上的聖旨乘船而來,就在這領旨漕邊上的岸,下楊村的族長率領全村百姓在此迎接聖旨。

  在領旨漕的東面,一座江南水鄉韻味的鄉村文化禮堂已經建成。這個隻有620多平方米的兩層徽派建筑,承載了下楊村前世今生的厚重歷史。一樓前廳,懸挂了一幅10多平方米的大型東陽木雕,領旨漕、領旨橋等一個個景點栩栩如生。進入后廳,有6塊仿古的屏風牆,正反兩面分別講述了下楊村護旨院、醉翁亭、月牙池等12個景點故事。

  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在后廳左手邊的石碑,落款時間是嘉慶一十二年。據老輩人猜測,可能是當時下楊村書院落成時,各級政府的祝賀紀念所刻。余華琴說,這些石碑是2017年鄉村綜合整治時,在下楊村書院故址或是攀桂橋下挖到的,陳列於此,“我們希望文化禮堂在給村民提供活動場所的同時,也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村史文化。”

  為了讓村民更有奔頭,下楊村還“趕起了時髦”,走上了時尚的“網紅”致富路——村裡的廢舊廠房經過提升改造,先后引進了塔沙夢園干花基地、田野和季風商拍基地,以及美式鄉村風“機車”主題咖啡館。“如今到我們村裡打卡的時髦年輕人是一波接著一波,節日裡還有各種音樂會,從來沒那麼熱鬧過。”余華琴笑著說。

  還有方興未艾的精品農業。“家鄉的土地綜合整治,給了生態農業很大的發展空間。”2013年起,鐘洪生辭掉了世界500強外企職務,與同鄉韓慶一起開始創業,在下楊村開辟了一塊試驗田,生產高端草莓。“我們搞精細化的農業種植,用的是最好的有機肥,跟普通草莓相比,口感更好,甜度更高。”老板陳春林則在下楊村辦起了蘑菇觀光園,大棚面積達到了7000平方米。從2月底大球蓋菇出菇以來,已經有很多周邊年輕家長帶著孩子來體驗蘑菇採摘。

  下楊村還鼓勵村民辦民宿,激活美麗鄉村農旅產業。下楊村64號,是村民俞增華的家。曾經破舊不堪的三層樓老房子被刷成了清新的白色,整個院子全面翻新,拆除了圍牆,鄉村美景完整地呈現人們眼前。

  俞增華告訴記者,三年前,眼看著家鄉越變越美,他就從杭州鬧市區搬回了這裡,將老房子重新裝修,還以女兒的小名“小俞兒”命名開了這家民宿。

  “過幾天,我們的民宿就要正式開張了,一共有4個房間。”民宿由他的妻子洪春娟全權負責經營,他們期待著杭州城裡的市民前來小住,來感受慢生活、深呼吸、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