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蘭香:引領志願服務精神,一茶一粥感動全城

張子雨、吳奕弦

2021年05月03日11:29  來源:鹿城新聞網
 
原標題:孫蘭香:引領志願服務精神,一茶一粥感動全城

孫蘭香每每回想決定加入紅日亭的那一天,她總覺得是那一天的決定,改變了之后的人生。

在溫州,沒有人不知道紅日亭。夏燒伏茶冬施粥,50年來,風雨不歇,紅日亭以它淳朴的愛心、綿長的付出感動一座城,被譽為溫州的精神高地和慈善地標。

孫蘭香在她退休之后那個新年的第一天加入紅日亭,給自己一個寓意:“新的開始”。那一天之后,擁有了“志願者”這個新身份的孫香蘭,全身心投入到了紅日亭的工作。

十多年來,在孫蘭香的組織帶領下,紅日亭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極大的提升,更把志願服務的精神帶到全國。

2020年,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紅日亭》入選為央視電影頻道“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題影片之一。一位年輕的網友觀看后發表影評:電影《紅日亭》展現出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公益,故事裡面有志願者們的喜怒哀愁、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每個人都展示了自己做志願者的意義。

至於孫蘭香做志願者的意義,她道:“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退休老人”孫蘭香:

全身心奉獻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孫蘭香年輕時在溫州市鹿城區五馬街道華蓋社區擔任社工,因工作關系接觸到了紅日亭,深切感受到那“一粥一茶”背后的溫情。那時她就覺得自己和紅日亭有緣,希望自己退休后能在這個精神家園裡奉獻自己的全部。

2009年退休,2010年的第一天,孫蘭香加入紅日亭。

孫蘭香出生於1951年。在她的小時候,家裡窮,她的母親總是要求一家人隨手關燈,不能浪費電,可是每到傍晚,她總會在家門前的小巷裡點上一盞燈,為路人照亮回家的路。吃飯時,家裡的兄弟姐妹們每天隻能分到少量的口糧,可對行乞的人卻格外慷慨。小時候的孫蘭香並不能理解母親的行為,隨著自己的長大便慢慢懂了。孫蘭香說,母親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她做人要積德行善。母親的行為深深影響了她的一生,她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感染身邊的人。

有一種快樂叫助人為樂,有一種品德叫助人助己,這是紅日亭一年到頭忙忙碌碌,而從不計回報的所有志願者所信奉的。

作為紅日亭的“亭長”,孫蘭香從2010年到現在,在紅日亭已義務工作了十余年。這4000多天裡,除了摔傷休息了12天以外,她幾乎沒有請過假,也沒有外出過夜旅游過,平時裡也很少逛街、聚會……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紅日亭裡。

“亭長”孫香蘭:

傳承與升華志願服務精神

紅日亭是溫州東門的一個小涼亭,1972年夏,五六位退休老人萌於原始、淳朴的愛心,自發在紅日亭向路人免費供應伏茶。

紅日亭的伏茶是用了夏枯草、荷葉、竹葉等18種草藥燒出來的,既祛火不傷胃,又好喝,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愛。

2006年冬天,紅日亭的志願者們籌集了三、四千元置辦了鍋碗瓢盆,開始施粥。

一年又一年,紅日亭夏燒伏茶冬施粥的美名逐漸宣揚開來了。

2012年,紅日亭進行了改建,修建了風雨長廊。2020年,紅日亭挂上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站牌子,真正成為溫州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窗口”。

隨著愛心的積累與延伸,如今紅日亭除了夏日的伏茶,還有冬日裡的熱粥、二月二的芥菜飯、清明節的清明餅、端午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餅、冬至的湯圓、十二月初八的臘八粥和新年的年糕等等。隨著不斷深化“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紅日亭越來越被人們熟知、傳頌。

不僅如此,隨著移風易俗新風的倡導,到“慈善地標”給寶寶過文明慶生、給老人祝壽的市民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紅日亭全年舉辦公益喜宴130余場,成為“喜宴的網紅舉辦地”。

紅日亭善舉一做就是近50年,志願團隊越來越強大,從最初的5位老人發展至今天的40多人團體。志願者們每年365天風雨無阻行善。施粥每天需用50多斤大米,夏天伏茶每天要燒四到五噸。他們的愛心惠及外來務工者、生活清貧者、孤寡老人、城市清潔工和過往行人等,還送到BRT等有需要的單位。

紅日亭現已成為高校和中小學校的愛心實踐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精神也不斷在全市青少年群體中傳播開來。許許多多的中小學生樂此不疲,紛紛加入志願服務隊伍,在學雷鋒志願服務崗上奉獻自己的愛心。每年暑期,受紅日亭的影響,散布在溫州鹿城區大街小巷的80多個伏茶點上,每天都有上千名學生來幫忙端茶送水,為高溫下的市民奉獻愛心。

紅日亭也從一個小小的伏茶點,蛻變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不可或缺的品牌影響力。

“抗疫戰士”孫蘭香:

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紅日亭的志願者們還把慈善拓展到涼亭之外。

在新冠肺炎抗疫期間,溫州作為重災區,紅日亭在孫蘭香的帶領下有序組織參與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在看到防疫卡點值守人員通宵達旦,孫蘭香等人操起了“舊業”,做糯米飯、炒粉干等,不畏風險、兵分多路為防疫執勤點和卡口的工作人員、義工志願者等送愛心早餐和夜宵。從大年初一到“五一”期間,每天送出近一千份抗疫物資。

“卡口和隔離點的執勤人員和防疫工作人員很辛苦,為了我們這個城市的防疫,加班熬夜,我們要讓他們吃上愛心餐。”孫蘭香笑著說,“善,是新時代溫州人精神最好的體現!”

孫蘭香帶領著這一群最年長的“戰士”在志願工作上風雨無阻、同舟共濟,為打贏這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防台抗台,紅日亭志願者也年年在行動,給市區受災安置點送去方便面、粥、熱水等生活物資,解決大家的燃眉之急。此外,紅日亭從各個渠道了解幫助的對象,幫助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以及給特殊學校捐款捐物,讓沒錢治病的人獲得健康資助,資助貧困大學生求學……紅日亭志願者們把他們的愛心撒向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據統計,紅日亭每年赴各地開展扶貧幫困、幫老助老、助殘扶醫等義工服務460余場,服務社區50余個,惠及人數18.68萬人,捐助善款70余萬。

頭頂“光環”的孫蘭香:

老有所為才是最美的事

由於受紅日亭志願服務精神的大范圍輻射,夏送伏茶冬施熱粥的公益慈善點已遍布全市,一杯茶一碗粥述說著溫州城溫暖的故事。紅日亭也因此成為溫州一張亮麗的“道德名片”,同時,紅日亭也是五馬街道轄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基地。

作為“全國學雷鋒示范基地”,紅日亭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扶貧幫困活動,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社會號召力和影響力,帶動了一大批願意為扶貧幫困獻愛心的企業和人士。

孫蘭香每每回想決定加入紅日亭的那一天,她總覺得是那一天的決定,改變了之后的人生。她說:“紅日亭於我是家,紅日亭之人於我是家人,紅日亭之事於我是家事。”

經過多年努力,當孫蘭香抬頭的時候,發現自己頭上多了許多光環:溫州市人大代表、最美浙江人、最美志願者等等。但她說,這些榮譽對於我這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在紅日亭當志願者,是社會給我的機會和平台,能為大家提供一點點綿薄之力,讓我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才是最好最美的事。 

(責編:王蕭蕭、康夢琦)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