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發展 開辟新天地

台州黃岩:“模具之都”新動能

沈海珠、黃微

2021年05月18日08:59  來源:台州日報
 
原標題:黃岩:“模具之都”新動能

  李琦攝

  中國模具之鄉、中國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國電動自行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台州黃岩的制造業實力可從這些“國”字招牌中窺見一二。

  “十四五”期間,坐擁強大的工業基因的黃岩將如何積蓄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開辟新天地?

  黃岩區錨定了“模具之都”這一產業坐標,立足“模具與塑料”等優勢傳統產業,發展新材料、生命健康、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我們將堅持新發展理念,高舉創新和人才大旗,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打好‘強鏈補鏈延鏈’組合拳,全方位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努力把黃岩打造成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創業創新高地、先進制造業高地。”市政協副主席、黃岩區委書記陳建勛說。

  引才聚智激發產業“活力”

  3年引進4個頂尖人才院士領銜項目﹔積累集聚30多個海外背景高層次人才項目﹔承辦首屆台州市藥物工業發展研討會暨院士專家項目成果轉化對接會,十幾名業界大咖精准對接21家藥企﹔浙江中科創越藥業有限公司在上海建立飛地,探索“在滬研發+黃岩制造”模式……

  位於永寧江兩岸的“永寧江科創帶”,孕育了黃岩三分之二的工業經濟總量和三分之二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了近九成高層次人才。

  去年年底,中國工程院譚建榮院士領銜的智能巡邏機器人項目在黃岩科創園注冊落戶,項目已進入實質性裝修階段。

  同樣位於浙江黃岩人才創業園的浙江中科創越藥業有限公司,是由中科院馬大為院士領銜的,如今已實現高效抗腫瘤藥物曲貝替定以及魯貝替定合成等科研項目的轉化落地,進入商業化生產階段。

  近年來,黃岩高舉創新和人才大旗,在“永寧江科創帶”布局模塑等傳統優勢產業及新材料、生命健康、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引進、培育高精尖項目和高層次人才,加速推動永寧江沿岸從“制造帶”向“科創帶”轉型。

  “永寧江科創帶的建設關鍵在人,在人才引進時,黃岩區思路十分明確,就是聚焦當地重點產業、特色產業引進高端專業人才,以省級黃岩科創園為核心,努力打造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平台,涵養引才聚才留才的‘蓄水池’。”黃岩區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趙帥說。

  從頂尖人才靈活招引到重點項目快速落地,再到科技成果高效轉化,黃岩已闖出一條引才聚智興業的新路徑。

  數字賦能給予產業“新生”

  黃岩靠工業起家,“贏在起跑點”。新時代,如何“贏在轉折點”?

  黃岩選擇的路徑是將產業轉型與數字經濟緊密結合,同頻共振,整體推進,實現傳統制造業的優化升級。

  “當日任務數215,當日提醒數16599,當日報工數160……”這是一組即時採集自每一台注冊機床的數據,通過聯雲上網,構成了模具產業大腦——模來模網工業互聯網平台。

  模來模網工業互聯網平台,全區已有60家模具規上企業、1000多家模具加工戶、3000多台機床入駐,每天實現模具加工生產狀態信息流提醒5000條,每月成交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

  “模具工業互聯網是建立在已有產業鏈基礎之上,現在通過網絡,打通了模具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對接渠道,模具制造找到了上下游協作伙伴,機床設備找到了加工業務,資源實現了高效對接,企業也願意主動參與數字化改造。”“模來模往”項目總監奚領德說。

  隨著黃岩產業優化升級持續深入,數字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推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光躍環保在注塑、焊接、車床等環節實施“機器換人”改造后,用工成本減少43%,勞動生產率提高95%,生產成本減少12%﹔

  精誠模具打造的數字化加工體系,通過數字信息技術和智能化設備,模具加工中心可實現銑、鑽、鏜等多個加工環節全封閉式操作,不僅節省了30%以上的人工費用,還大幅提升了產品精度﹔

  陶氏模具研發的“模具管家”軟件,能夠實時掌控車間設備的運行情況,使得生產設備利用率提高了25%,產品次品率下降了30%﹔

  ……

  如今,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成為驅動生產方式變革的新動力。

  作為“模具之都”,黃岩正搶抓全省數字化改革機遇期,推進模具行業產業大腦建設,根據企業的痛點和政府的需要,打造政府側和企業側數據倉,不斷創新各類特色場景應用,助力模具行業企業數字化改革步伐快速推進。“十四五”期間,黃岩將突出數字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持續推進數字賦能產業升級,培育壯大具有黃岩特色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實現裂變擴張、跨越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支撐。

  科技創新釋放產業“紅利”

  近年來,黃岩區上下大力實施“創新強區”戰略,聚焦產業發展短板提升,以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為著力點,改造升級傳統優勢產業,引領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位於永寧江科創帶的浙江神鋼賽歐科技有限公司,是模具刀具行業的隱形冠軍,去年,企業開始研發適合飛機發動機葉片制造的刀具,但在研發初期就遇到了“卡脖子”問題——高速環境下,刀具容易斷裂。

  “這說明材料還需改進,在反復試驗后,我們自主研發的航空納米復合涂層刀具切削速度、耐磨損性等關鍵指標均符合要求,預計產能將提高50%。”神鋼賽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炳坤說。

  原創性的科技創新一直是黃岩制造的短板,為了讓黃岩眾多中小企業能夠在家門口找到創新的“源頭活水”,解決產業瓶頸性技術,聚焦區域優勢產業,黃岩區成功創建省級“模塑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綜合體由模塑工業設計基地、模具博覽城、智能模具小鎮科創中心三個區塊組成,集模具創意設計、智能制造、模具開發、檢驗檢測等全鏈式產業創新服務為一體,目前累計為1600多家企業提供各類服務超1.3萬次,實現成果轉化170多億元。

  浙江江鑫機電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汽車鐵鉸鏈生產的企業,在生產最后一個環節中,由於產品毛坯需採用人工打磨,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也難保障。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黃岩研發中心專門為企業量身設計了一套獨一無二的機器人打磨系統。

  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黃岩研發中心是黃岩“模塑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引進的機構,綜合體內像這樣的創新服務機構共有80多家。

  據了解,黃岩區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75.7億元,專利授權量累計達26317件,總量居全市第一。

  “黃岩在模塑產業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中,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精准布局,通過完全市場化運作,激發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黃岩區經濟信息化和科學技術局黨委書記、局長方崇輝說。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