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永康:全村總動員 守護一棵鬆

它在92年前由地下黨領導和村民一起栽下

楊林聰

2021年05月18日10:14  來源:金華新聞網
 
原標題:全村總動員 守護一棵鬆

  “建議做一塊牌子,對這棵樹挂牌保護”“要有人定期巡視”“一定要保護好這份革命印跡”……在金華永康市古山鎮前黃村寮基自然村的微信群裡,一場熱烈的討論會已經持續了兩天。

  要保護的這棵樹,不是古樹,也非名木,樹形也不優美,它是一棵隨處可見的鬆樹,但就是被寮基村民當成了“寶”。

  黨群一心,當年栽下鬆樹林

  這棵已經92歲的鬆樹,靜靜地矗立在村口。1929年,和村民們一起種下它的黨員叫應煥賢。

  應煥賢是永康市芝英鎮亳塘村人,也是寮基的女婿。因為家境貧苦,他結婚后寄居岳父家。他在寮基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寮基黨小組組長,1929年10月任永康縣委書記,后任永康中心縣委書記,是紅十三軍第三團的創建人之一。

  當年的寮基是一個隻有17戶人家的小村,家家都是貧農。應煥賢和大家一起勞動,宣講革命道理,積極發動農民組建農民協會,寮基全村加入農協,在應煥賢的帶領下開展減租減息斗爭。

  永康中心縣委直屬中央領導,領導永康、東陽、義烏、武義、宣平、縉雲等6個縣委。一時間,前黃寮基成了永康共產黨人的活動中心。

  為了增加中心縣委活動的隱蔽性,也為了美化環境,應煥賢發動群眾,和大家一起沿著后溪種下了一排鬆樹。

  時光荏苒,尚留最后一棵鬆

  艱險斗爭中,應煥賢曾三次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1933年冬,形勢不斷惡化,最后一次被營救出獄后,應煥賢多方尋找組織未果,避走他鄉,輾轉到貴陽落腳。新中國成立后他在貴州省交通廳工作,於1972年在貴陽逝世。

  時光荏苒。在寮基,后溪邊的鬆樹林茁壯成材。上世紀50年代,百廢待興之際,它們曾在村大會堂興建等村庄生產建設中派上了大用場。但村口的一棵鬆樹,一直保留了下來。

  如今的寮基有70多戶人家,前黃村已是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應煥賢也一直被寮基人惦記著,他的相片和手稿被精心整理,存放在前黃村革命博物館。

  在村民眼裡,存留的這棵鬆樹成了寮基的革命地標,樹勢參天,日顯珍貴。大家自發成了“養護工”:后溪堤岸改造,有村民盯著施工,叮囑工人不要傷了樹根﹔遇到干旱天氣,有村民義務提水給鬆樹澆水……

  前幾年,村民發現,鬆樹的枝葉有些發黃,趕緊向相關部門報告。林技員診斷發現,鬆樹被鬆材線虫輕微蠶食,這是鬆樹的“癌症”。經過診治,鬆樹的病情暫時穩定了下來,但大家還是懸著一顆心。

  守護根脈,樹是“紅色傳家寶”

  前兩天,應煥賢的長孫應曉京專程來到寮基尋根。站在鬆樹下,村民們如數家珍,圍著他講述著一樁樁代代相傳的應煥賢革命往事,讓他感動不已。

  “我聽著應煥賢的故事長大。”今年82歲的吳偉民每天都要到村口查看鬆樹的情況,“這棵鬆樹見証了寮基的革命歷史,也見証著寮基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我們村的‘傳家寶’。”

  村干部們已經理出了保護鬆樹的初步思路,前黃村黨支部書記李定是表態:這兩天就要落實到位。

  “紅色是前黃村永遠的底色。除了應煥賢之外,我們前黃村還有李立卓、李立倚等8位革命烈士,被稱為‘白區中的紅色堡壘’。”在李定是看來,這棵鬆樹是前黃紅色歷史的“根”,背后傳遞出為民謀利、黨群一心的精神,才是前黃村真正的“紅色傳家寶”,“一定要盡全力保護好它,讓它在寮基不斷生根、永遠挺立”。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