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來”一呼百應

溫州鹿城全域發力全城學史閃耀“甌江紅”

施晴雯

2021年05月18日15:49  來源:鹿城新聞網
 
原標題:“九個來”一呼百應!鹿城全域發力全城學史閃耀“甌江紅”

  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提振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作為中共溫州獨立支部誕生地的溫州鹿城區,黨史學習教育熱潮涌動。連日來,鹿城開展了視頻接力“傳”起來、黨史專線“跑”起來、紅色研學“旺”起來、百首紅歌“唱”起來、十大團隊“講”起來、非公企業“動”起來、黨史資料“活”起來、黨課黨史“賽”起來、民生實事“干”起來“九個來”活動,用“廣學”“精學”“踐學”,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升溫加熱”,在“勇爭先、強執行、開新局”中當標兵、作示范。

  “九個來”一呼百應,“甌江紅”熠熠生輝!鹿城全域發力、全城學史、全民參與,以實際行動添彩黨的盛典、人民的節日。

微信圖片_20210514123959.jpg

  一方傳奇熱土幾多研學富礦

  “紅色資源”變“紅色品牌”

  走進古家具博物館,感受非遺文化魅力﹔來到浙農生態農庄,開展團隊協作體驗﹔探訪田塘頭革命陳列館,尋找歷史留下的印記……近日,鹿城推出首條紅色研學親子路線,將轄區紅色景點精心串聯,讓孩子和家長們共同感悟紅色文化,受到文旅市場熱捧。

  “紅色研學旅游不僅需要市場的認可,更需要把紅色基因高質量地傳承下去。”鹿城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鹿城一方面把紅色資源與文旅市場拓展相融合,謀劃推出了囊括革命遺址、工業景觀、地方文史館、鄉村振興等為主項的4類12條紅色研學游線,另一方面加強紅色研學導師培育,專門制定了《紅色研學導游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設立紅色研學導游服務技能培訓課程,為廣大導游提供線上直播教學和線下實操輔導。今年以來,全區累計接待各類研學500多批,其中田塘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游客人數已超4.2萬人。據浙南紙山革命根據地西坑村核算,該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年均增長率達43%。

  作為紅色傳奇熱土,鹿城黨史人物群星璀璨,紅色資源得天獨厚。用好紅色資源,挖掘富礦增強教育實效,除了讓紅色研學“旺”起來,鹿城也格外重視讓黨史資料“活”起來,持續打響“紅動鹿城”品牌。“護好、管好、用好”革命舊址,鹿城因地制宜制定革命舊址保護方案,逐步形成以城區革命歷史展館為核心,九柏園頭、縣前頭、康樂坊、慶年坊等紅色打卡地為專題展陳點的“1+X”整體布局﹔強化文物保護的屬地主體責任,配備專職講解員、文保員,以網格劃分的形式讓史料挖掘、常態化巡查等工作系統化、有序化﹔做到“動態梳理”護好紅色基因,“專人守護”管好革命血脈。

  下一步,鹿城還將進一步挖掘好溫獨支、九柏園頭、田塘頭、西坑、城區革命史館等紅色資源優勢,突出“鹿城味”“甌江紅”,引導干部群眾尋訪“紅色印記”,打卡“紅色聖地”,感受“紅色學堂”,真正讓紅色資源活起來、旺起來,持續打響“紅動鹿城”品牌。

國內首個智慧“紅色學習站”亮相鹿城。黃亦慧 攝.jpg

  接棒講好故事累積乘數效應

  “點上盆景”變“全域風景”

  用信仰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開辟奮斗新程。鹿城全域謀篇,開展紅色學習陣地建設。目前全區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帶頭示范學,依托黨支部“三會一課”等載體集中學習,確保“不落一人”“不落一課”。更針對不同受眾特點,突出時代特色,開展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宣講,打造了多個“爆款”活動。

  比如,在視頻接力“傳”起來中,鹿城以建黨百年“倒計時100天”為時間軸,推出“e心向黨”抖音短視頻接力活動,立足轄區紅色資源故事,邀請本地功勛老兵、烈士遺孤等參與視頻錄制,百家黨政機關輪流接棒創作。目前,累計發布短視頻50期,話題閱讀量超180萬次,其中《英雄故事——溫州抗戰老兵楊勝義》上線首日的播放熱度超過627萬,排名抖音“同城熱榜”第一位。

  以宣傳的放大效應和乘數效應,形成高潮迭起的學習熱潮。眼下,細心的市民可以發現,行經鹿城大街小巷的公交車不知何時也悄然換上“紅裝”。“蠻有意思的,有時候坐車的時候看一看,也算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增長了不少知識呢。”市民陳女士點贊道。

  讓黨史專線“跑”起來!鹿城充分利用快速公交、旅游大巴、通勤班車、社區巴士等公共交通流動性強、覆蓋面廣的優勢,在高峰時段滾動播放“黨史小故事”,極大方便了廣大市民在碎片時間進行黨史學習。目前,已將黨史學習教育“搬上”2200多輛城市公交,實現全區81條線路、2300多輛公交車媒體全覆蓋。

鹿城藤橋開“唱吧”,村民爭相唱歌給黨聽。吳蒙蒙 攝.jpg

 

  別樣破題之舉拓展樂享空間

  “單打獨斗”變“全民互動”

  藤橋鎮樟村文化禮堂內歌聲嘹亮,50多名村民聚在一起對著手機鏡頭,點播愛國歌曲,以此謳歌黨的光輝歷程。自該村搭建線下“唱吧”以來,大家紛紛前去一起傳唱愛國歌曲,上述場景已成為村民的日常。

  如何讓黨史學習更接地氣得人心,深入到群眾中去?利用百首紅歌“唱”起來,以文藝助力黨史學習成為鹿城的破題之舉,利用“百首愛國歌曲我來唱”活動,鹿城在文化禮堂、文化家園打造線下紅色“唱吧”,並率全市之先開展“跟著音樂學黨史”主題思政課,組織音樂家協會會員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基層陣地,推出紅色廣場、百場紅色文藝演出。截至目前,全區已打造紅色“唱吧”超百個,相關作品網絡點播量超200萬次。今年五一期間推出各類紅色文藝演出100場次,客流量破74萬人次。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鹿城格外突出宣講“新”和“活”,注重用“短平實”的故事取代“高大上”的說理,組建民營企業家、優秀青年、軍人代表、巾幗英雄、村社書記等“十大宣講團”,累計開展“黨史大宣講”活動400多場。同時,以喜瑪拉雅浙南總部落地為契機,高標准打造國內首個智慧“紅色學習站”,目前已集合有聲書籍3萬本、權威紅色學習音頻2.9萬條,形成老百姓可以24小時免費樂享的智慧閱讀空間。並全覆蓋式地開展“黨史學習百日打卡賽”“黨史知識競賽”“黨員講黨史擂台賽”等系列大賽,通過現場競比、上台打擂、網絡答題等多種形式,在全區營造起了比學爭先的濃厚氛圍。

  無論是探索開展沉浸式、體驗式的宣講活動,設計出跨越時空的“歷史空間”和“現實空間”,打造古今對話的“故事講述場”,還是依托融媒體矩陣,擴展新媒體、短視頻等熱門媒介,讓黨史教育飛上“雲端”,刷爆“朋友圈”,讓群眾喜歡聽、聽得懂、學得進成為鹿城開展基層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大特色,也讓全區黨史教育從單個“盆景”變成連片“風景”,全面營造“黨的盛典、人民的節日”社會風氣。

鹿城“民生藥事服務紅色驛站”開展服務現場。施晴雯 攝.jpg

  接棒講好故事累積乘數效應

  “問題清單”變“服務清單”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為民辦實事成果是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聚焦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鹿城堅持把黨史教育與為民服務結合起來,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民生實事“干”起來,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您好,這是您需要的藥。現在我們坐下來再測個血糖和血壓……”日前,家住山福鎮的梁老伯在西坑村的“民生藥事服務紅色驛站”體驗到了近在“家門口”的免費義診。這是鹿城成立的全省首個集“藥事服務、黨建服務、便民服務”於一體的“民生藥事服務紅色驛站”,旨在利用省民生實事工程——民生藥事服務站與“送藥上山”便民服務點建設,將服務觸角向山區群眾身邊延伸,保障革命老區群眾“藥箱子”。

  在率全國之先制定了《關於推進適老型訴訟服務機制的工作指引》后,鹿城為老年群體量身定制“保護傘”,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了“老年人優先窗口”,根據老年人訴訟能力等級,提供視頻詢問、巡回法庭、鄉音訴訟等“定制式”訴訟服務。“所有流程都解釋得很清楚,不懂的還可以視頻詢問,不用再跑一趟了,專門為我們老年人准備的服務,非常貼心。”體驗到訴訟便利的市民姜老伯倍感欣慰。

  作為依靠民營經濟“起家”“發家”“立家”的城市,鹿城正以黨史學習教育點燃政府服務“新引擎”,致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更好地承載高端要素集聚、扶持優秀企業成長。聚集非公企業“動”起來,鹿城在數字經濟產業園、小微園等非公企業集聚區域,大力推動黨史教育入車間、入樓宇、入工地,推出晨讀、午間學、夜學、“工前學習一刻鐘”等諸多模式,目前已覆蓋企業職工2萬余人。

  分片區組建黨員“訪企問診”隊,建立“一企一員一策”的企業幫扶機制﹔深入開展規上企業研發活動“清零”行動,牽線搭橋大院名校聯合企業開展研發機構建設﹔積極推進數字化改革,依托“科技大腦”、惠企利民資金直達智控系統,實現政策直達快兌,保障企業研發機構“升檔升級”資金支持……今年,鹿城已撥付省級科技發展專項資金補助120萬元、科技型企業認定獎勵1620萬元,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認定獎勵100萬元,合計撥付各類科技創新政策經費共計1840萬元。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