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全面、均衡、協調 共富路上的“南潯溫度”

周培金

2021年05月22日11:02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全面、均衡、協調 共富路上的“南潯溫度”

致富光榮,共同致富。我國從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黨的十八大后又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重要論斷。

如今,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讓“十四五”開局起步,浙江有了新目標。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2021年1月初,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召開區委四屆十一次全會,在全省率先提出“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樣本”,又於近日制定《南潯區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樣本行動方案(試行)》,明確了藍圖的行動綱要。

然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等不得,也急不得。中華民族在實現千年夢想、百年夙願的奔夢路上,想要做到“一個人都不會少”,扶弱必是其核心模塊之一。

對外,南潯與四川廣安開展東西部協作,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崗位1853個,帶動當地2.1萬余名貧困人口增收﹔對內,南潯推出“項目式”幫扶清單12條后,又圍繞全面落實社會保險兜底幫扶政策,實現全區在冊低收入群眾年戶均減少支出1萬元以上,人均年收入(減支)達到2.08萬元,困難人員參保、待遇享受全覆蓋。

在探索共富樣本的路上,南潯始終將全面性、均衡性、協調性作為丈量標尺,一個個項目工作落地背后體現的,是南潯探索共同富裕路上的特有“溫度”。

對外扶貧

做脫貧攻堅、增收致富“領頭羊”

“師傅你看,最新一批小羊出生了,巴適得很!”日前,南潯區善璉鎮公共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張開榮手機收到一條消息,他隨即回復道,“要得要得,現在家裡各方面都好啊?”

消息來自遠在的千裡之外的廣安區白馬鄉梧桐村,發消息的人是張開榮的徒弟游漢鐘,他也是村裡湖羊生態基地負責人,他告訴張開榮,“都挺好,師傅你教的這些技術我現在又交給基地裡新來的‘徒弟’,去年我家裡算上年底分紅,家庭年收入能達到4萬元哩!”

張開榮和游漢鐘師徒情,緣於廣安區與南潯區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2018年,脫貧“摘帽”后的廣安區與南潯區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單位。次年2月,畜牧師出身的張開榮來到廣安區挂職。

截至目前,廣安區在大安鎮、悅來鎮、龍台鎮、白馬鄉等建成5個湖羊養殖基地,今年兩地還將全面實施“湖羊萬戶奔小康”工程,以萬頭湖羊基地為核心,新建一存欄5000頭湖羊種羊基地,持續增強“造血功能” 。

湖羊入川。沈勇強攝

“湖羊入川”和“湖羊致富”工程僅是兩地眾多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之一。

3年間,南潯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以人才資源為支撐、產業合作為突破、政策扶持為保障,推動“資金輸血”變“產業造血”、“單向幫扶”變“互動合作”,在巴蜀大地譜寫了攜手奮進、共奔小康的錦繡篇章。

兩地跨越千裡的“牽手”,不僅讓一個個扶貧項目在廣安區落地生根,還通過共建“飛地”產業園、構建湖羊全產業鏈,兩地探索的“三產聯動”“國企引領”協作扶貧模式入選國務院扶貧辦東西部扶貧協作典型案例,走出了一條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路徑。

數據顯示,結對以來,南潯區和廣安區兩地立項幫扶項目35個,累計投入資金9.75億元,解決貧困群眾就業崗位1853個,帶動2.1萬余名貧困群眾人均增收1000元。

張開榮正指導當地養殖戶

今年2月25日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中共湖州市南潯區委員會、南潯駐廣安挂職湖羊養殖專技干部張開榮分別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及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這既是對南潯扶貧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對南潯接續奮斗譜寫共同富裕新篇章、打造共同富裕樣板區的不斷激勵。

對內消弱

織“六無六有”、綜合救助“守護網”

南潯與廣安的東西部協作,為解決改革開放后我國東部和西部發展不平衡貢獻了力量和樣板,轉而將目光向內,南潯也把發展的全面性、均衡性、協調性作為探索共同富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感謝政府,讓我們享受了這麼好的政策,工作人員還特地上門來給我辦理,真的太感謝你們了!”近日,家住南潯區千金鎮商墓村西夾條5號居民姚榮琴辦理特殊身份認定變更手續,激動地說道。

姚榮琴全家主要以養殖為生,且因視力問題,姚榮琴於2021年3月被區殘聯認定為視力二級殘疾,按照困難人員政府代繳政策,因姚榮琴已於 2010 年已經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021年的她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將由政府全額代繳。

考慮到姚榮琴視力問題,商墓村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為其詳細講解政策,現場為其辦理特殊身份認定變更手續。

姚榮琴的“幸福感”,來自於南潯區緊緊圍繞全面落實社會保險兜底幫扶政策,通過降低門檻、提高待遇、優化服務等舉措,南潯全區困難人員實現參保、待遇享受全覆蓋。

近年來,南潯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方面不斷發力,發揮好兜底保障作用,不斷滿足困難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特別是2020年以來,南潯扎實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浙江、湖州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拉高標杆、爭先創優,深挖“兩不愁三保障”內涵,28家社會救助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細化責任落實,推出“項目式”幫扶清單12條,構筑“學無憂、業無憂、居無憂、行無憂、水(電)無憂、用無憂,險有免、產有扶、病有助、夢有圓、教有伴、殘有助”的“六無六有”綜合救助體系。

對內的系列扶弱舉措,讓百姓們的臉上綻放出由衷的笑容。陸志鵬攝

該體系實施后,實現全區在冊低收入群眾年戶均減少支出1萬元以上,人均年收入(減支)達到2.08萬元。僅2020年,共惠及困難群眾16.8萬人次,幫扶資金近8000萬元。

司法救助是推進法治建設、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是“一頭牽著百姓疾苦,一頭系著黨和政府關愛”的民心工程,南潯也通過“精准化”救助,重點關注貧困戶、殘疾人、未成年人、獨居空巢老人等相對弱勢群體,減少因案致貧、因案返貧、因案增貧現象。

教育局亦緊抓住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兩大主線,奮力打造“教育共同體建設”和“學無憂”工程,著力破解義務教育在均衡、質量方面“鄉村弱”的突出問題。

數據顯示,通過“先富帶后富”,南潯2020年全區低收入群體人均年收入達2萬元,位居全省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比低至 1.62︰1,比全國(2.56:1)、全省(1.96:1)分別低0.94、0.34。為共同富裕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共同富裕

繪“耕桑之富,甲於浙右”新畫卷

南潯歷來就是江南富庶之地,早在南宋時,就已“耕桑之富,甲於浙右”。特別是近代上海開埠后,南潯人搶抓時代機遇、經營湖絲貿易,成就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黃金狗”為代表的一批大賈巨富,締造了富可敵國的財富傳奇。

近年來,南潯作為湖州接軌上海的橋頭堡,毗鄰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隨著滬蘇湖鐵路全線開工,長三角一體化、G60科創走廊、嘉湖一體化等重大戰略的縱深推進,迎來了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

數據顯示,2020年,南潯全區人均GDP接近10萬元,財政總收入近7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近1000億元,全體居民人均收入達48907元,具備實現共同富裕的堅實物質基礎。值得關注的是,全區低收入群體人均年收入達2萬元,位居全省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比低至1.62︰1,比全國(2.56:1)、全省(1.96:1)分別低0.94、0.34。

今日南潯風貌。沈勇攝

有了上述基礎,《南潯區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樣本行動方案(試行)》(以下簡稱:《行動》)的中也提出“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不斷縮小”,且要實施‘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七大工程”,並具體制定了58項重點任務,其中既有對現有成績提出更高的目標,也有對新領域的拓展和展望。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生活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之一。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低收入群眾是重點、難點,進一步提升低收入群眾的醫療救助水平,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行動》中的醫保惠民生無差別行動,就提出到2025年,全區戶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9.8%以上,困難人員資助參保率及醫療救助政策落實率100%。

《行動》還關注居家養老、基本居住環境,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項目等等模塊。

南潯與廣安的情緣,也將繼續下去,方案中提出,深化東西部產業協作,做大做優廣安區湖羊產業,到2025年,建設完成存欄5000頭湖羊種羊基地,創建湖羊產業四川省現代農業發展園區,家庭養殖戶熟練掌握養殖技術,湖羊產業鏈基本形成。

藍圖已繪就,“耕桑之富,甲於浙右”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責編:張帆、康夢琦)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