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昔日陶淵明筆下如夢似幻的桃花源,如今成為浙江泰順廣袤大地上的真實田園,旖旎風情隨處可見。
漫步在泰順的鄉村田園間,水淨、人歡、村美、民富,時光沉澱出鄉村的醇美與從容,演繹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雋永畫卷﹔歷史的文脈搭上時代的脈動,同頻共振,呈現勃勃生機﹔保存完好的古老村落、流傳千百年的非遺技藝,讓村庄寄托著一份濃濃的鄉愁,照亮在外打拼游子的歸家路。
近年來,泰順縣積極推進“最美鄉愁村”建設,全縣計劃用三年時間投資3.15億元,實施“鄉愁環境”“鄉愁產業”“鄉愁文化”“鄉愁服務”4大工程項目386個,“技藝五蒲”“畬韻竹裡”“詩意池源”“紅色盧梨”“畫中南嶠”等21個“最美鄉愁村”成為游客“走走泰順、一切都順”的打卡地。
“最美鄉愁村”。泰順縣委宣傳部供圖
提升鄉村環境 扮靚美麗鄉村
曾經的五蒲村,是泰順臟亂差的典型代表。村裡污水橫流,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房前屋后亂擺亂放。
如今的五蒲村早已實現美麗蝶變。拓寬道路、改造線路、修建口袋公園、修復森林古道,在村裡大力實施環境整治工程的同時,全體村民也熱情高漲地投身“美麗庭院”的創建。近年來,五蒲村在泰順縣“兩最”評比中早已名列前茅,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走進村民翁聖航的家,仿佛踏入了一座私家花園。三層小洋樓的窗台上擺滿了形狀各異的多肉植物,房前屋后還有200多盆精心打造的盆景植物。翁聖航說,這一方小天地幾乎零成本,但耗費了他四年多時間才完成。“榆樹、黃精、水楊梅……這些盆栽樹都是我從山上挖來的,我是水泥匠出身,這些假山、花盆,都是我用水泥糊出來的。一有空我就琢磨怎麼把庭院裝扮得更美。”翁聖航表示,村裡的美麗庭院評選每年他家都榜上有名,不少村民都上門來求教種花秘籍。
村民翁聖航家的美麗庭院。人民網 王蕭蕭攝
此外,五蒲村還借助“美麗菜園”的“東風”,發動村民做好田園清理,搞起了“小康菜園”,種上了應季小菜。如今,花園般的小菜園已成為五蒲村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村庄環境的干淨整潔為五蒲村發展打下了基礎。接下來,該村將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結合百畝茶園、百棵柿樹、千畝竹林等資源,形成“生態農業+休閑採摘+觀光旅游”的特色產業鏈,吸引大批客流入五蒲賞花、游樂、休閑,推動民宿發展,著力實現“村美、民富、產業旺”的目標。“將青山綠水轉化為村子發展的最大資本,將鄉愁記憶作為村子發展的精神指引,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對家的記憶。”五蒲村駐村干部潘霞說。
挖掘鄉愁特色 體現文化內涵
“一池水,九重山,淳源地,風水灣。”山清水秀的池源村因為位置偏僻,在泰順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保留著最朴實無華的鄉土氣息。如何才能在眾多村鎮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美鄉愁村”?池源村走出了一條文學與鄉愁融合發展之路。
池源村的文學詩歌長廊。人民網 王蕭蕭攝
“在泰順,從廊橋的一端到另一端,從一道霞光到一泓霓彩……”來到池源村,游客會不自覺地被村口的文學詩歌長廊吸引。游走在山明水秀的池源村,品讀著有關池源村的美妙詩句,自是別有一番風味。
在池源村,全縣首個鄉村文學基地——泰順縣作協文學創作基地和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基地泰順創作中心落戶於此。池源村每個月都會定期舉行文學座談,邀請閩浙兩省知名作家舉行文學座談,深入挖掘鄉村文化,以鄉村為主題開展詩歌創作。池源村黨支部書記曾齊平介紹:“這些文藝界愛好者之所以願意來到池源村,是因為鄉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這些以池源村為對象創作出來的文字和音符,最終都會凝聚成濃濃的鄉愁。”
如何真正把記憶中的鄉愁留下?池源村還籌建了一個150平方米的“池源鄉愁記憶館”。鏽跡斑斑的鐵犁、泛黃的小人書、精致的提線木偶……館內300多件展品都是村民自發捐贈的家中老物件。“這套傀儡木偶的主人祖孫三代人都以耍木偶戲謀生,對這套木偶感情很深,之前有人高價收都沒舍得賣,但聽說村裡要建設鄉愁記憶館,就主動拿出來了。”曾齊平說,這個小小的鄉愁記憶館之所以能得到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是因為它記錄著池源村的過去,也承載著鄉愁的味道。
如今,文學、音樂已成為池源村的兩塊金字招牌,讓小小的山村也擁有了濃濃的文藝范。池源村通過文藝的形式挖掘鄉愁人文故事,積澱文化底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打卡參觀。
發展文旅產業 盤活鄉村經濟
“竹裡雲溪”民宿。泰順縣委宣傳部供圖
畬鄉竹裡,以其原汁原味的畬族風情,吸引了四方游客。走在竹裡村的小路上,畬風古韻迎面而來,聽畬族民歌、看畬族婚嫁表演、品嘗畬族美食……除了畬鄉風情,竹裡村還蘊含著豐富的竹文化,村裡有一座別具風情的竹木建筑——竹裡館,館內擁有近千件展品,包括名家字畫(竹雕)、浮雕、線刻、淺刻、竹簡、木雕、竹根雕刻等120多個品種。這些展品都出自泰順竹雕藝人之手。
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讓當地百姓嗅到了商機,紛紛做起了民宿生意,“竹裡雲溪”民宿老板陳海珍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陳海珍三兄妹回到竹裡村,改造老屋合開民宿。
如今,“竹裡雲溪”已成為當地響當當的民宿品牌,吸引了眾多溫州、杭州等地的自駕觀光客。“我們民宿雖然隻有9間客房,但入住率能達到50%以上,一年營業額超過100萬元。”為了滿足外地游客吃上原汁原味農家土菜的需求,陳海珍還開了一家餐廳,蔬菜瓜果、雞鴨魚肉都由當地村民供應,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
目前,整個竹裡村陸續開辦了民宿14家、農家樂8家,年接待游客達到45萬人次。
不單單是竹裡村,羅陽鎮大溪源村也充分挖掘地理及自然景觀,通過舉辦十裡桃花觀賞節、探秘蝴蝶谷等系列活動,帶動當地村民持續增收﹔三魁鎮盧梨村進一步挖掘和提升紅色文化,打造紅軍學校、老革命根據地體驗館和革命歷史紀念館等“紅色”建設項目,打造“浙南紅色體驗實踐基地”﹔南浦溪鎮南嶠村挖掘南嶠拉面文化,6個總面積達150多平方米的手工拉面體驗作坊即將完工,有力彌補了南浦溪景區周邊體驗型產業和農家小吃產業不足的短板……
畫中南嶠。泰順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泰順21個‘最美鄉愁村’各有特色,我們也在發展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上下足了功夫,增加鄉愁村村集體收入,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泰順縣生態搬遷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吳星星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挖掘21個鄉愁村的特色和亮點,讓更多獨具鄉愁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不斷涌現。
山更綠了,村更美了,民更樂了,鄉愁更濃了……這是泰順當下美好的新農村景象。在泰順的村村寨寨,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德清踐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方案》發布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資貿易人洽談會開幕。本次德洽會以“數智共建 德創未來”為主題,以“經貿合作精准洽談、高端人才強力聚引、營商環境優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廣”為主要內容,以“數智共建”為基底,以“線…【詳細】
浙江: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以內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了“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主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蕭蕭攝 發布會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以來的…【詳細】
2021浙江高考分數線公布:普通類一段線495分 二段線266分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普通類: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zjzs.net)、浙江考試微信或浙裡辦APP,憑准…【詳細】
6月26日,航拍中國動漫博物館。該館通體呈白色,形似祥雲。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中國動漫博物館6月26日正式開館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王蕭蕭)6月26日上午,全國首家“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 據了解,中國動漫博物館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批准成立的“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動漫之…【詳細】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詳細】
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誦讀活動。人民網 章勇濤攝
“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富陽啟動 6月24日晚,“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啟動。 作為“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的開篇首場活動,《筑夢富春·黨旗下的誦讀》由“初心”“奮斗”“征程”三個篇章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結合朗誦、紅色話劇、歌舞等多種藝…【詳細】
“雙西”合璧精彩蝶變 “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人民網杭州6月24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慶祝杭州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行吟山水,一湖瀲灩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詳細】
浙江泰順:科技特派員送技術下鄉,助農共富裕 科技扶貧,建功立業。在浙江泰順縣,助農致富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員走進泰順田間地頭,到今年已是18個春秋。科技特派員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e聯”黨建聯盟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