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余杭百丈:創立“543”工作新路徑 探索信訪現代化“好竹意”品牌

沈維、胡倩、趙飛飛、陳新荷
2022年09月28日15:47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余杭區信訪局推出“一鎮一品‘十二星秀’”系列內容,旨在深入展示區域信訪工作的特色與亮點,打響“做余杭百姓身邊的知心人”信訪現代化品牌。

百順調解調百順 全域覆蓋助和諧

  “老楊,租戶又拖欠電費了。”“老楊,鄰居家的空調外機運轉聲音太大,吵得我無法休息。”近期,天氣“回溫”,杭州余杭區百丈鎮溪口村村民之間小摩擦不斷,老楊頂著日頭,走街串巷,為村民解難題。

  老楊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是“百順”調解員。原來,2021年8月,百丈鎮在全鎮6個村挑選出12位村民,成立了一支“百順”專職人民調解隊伍,老楊正是其中一員。“我們發現不少信訪事件都是從村裡的小矛盾演變成了上訪的大問題。”百丈鎮平安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調解員熟悉本村的人事物情況,能在第一時間調處糾紛,及時把問題吸附在村一級解決。

老楊調解工作室。百丈鎮供圖

  老楊向記者分享一年調解員工作經驗。他說,溪口村周邊有玻璃廠、紡織廠、電纜廠等20多個工廠,1500多名來自湖南、廣西、貴州等地的外來人口。村裡租戶多,電瓶車充電、房租水電費拖欠、酒后鬧事等鄰裡糾紛成為最常見的信訪問題。入選“百順”調解員后,老楊努力化解各方矛盾,日常尋訪檢查提醒,甚至協調村裡,建設了乒乓球室、健身房、閱覽室,豐富村民和租戶業余生活。“溝通多了,彼此心近了,問題自然就少了。”老楊成就感滿滿。

  統計顯示,“百順”專職人民調解隊伍成立后,深耕鄰裡糾紛和人身損害賠償兩大信訪矛盾方向,成功調解案件30件,調處率91%,有效維護基層和諧穩定。

百順調解員入戶走訪。百丈鎮供圖

  “努力將信訪矛盾吸附在當地,把問題化解在基層”,是百丈鎮信訪現代化的主要特色。除了建立“百順”專職人民調解隊伍,百丈鎮還建立心理輔導師首接制度,探索科學化訪路徑﹔以專職網格員和社工為依托,將村務工作與信訪工作有機結合,提升信訪化解隊伍力量﹔並巧用專業司法隊伍和社會公益組織隊伍,通過組建五支隊伍,以“專職、專業、專心”的態度,努力落實“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要求。

百順調解隊開展信訪化解工作會議。百丈鎮供圖

  此外,百丈鎮通過完善管理機制、加強協商機制、健全聯動機制、創新預約機制,強化對5支隊伍的管理、增強信訪積案化解權威性、建立區鎮村三級中心和部門雙向互動信訪聯動化解機制、健全“信訪公開受理”預約機制,提高群眾對信訪化解滿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百丈鎮還通過做細做實專業咨詢、信訪化解、點對點普法等三種服務,有效利用駐村律師、專職調解人員、心理咨詢師等專業力量,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進一步成立警民聯調、訪調對接、農家樂調委會、出租房調委會、工業園區調委會等民間信訪調解組織,進一步擴寬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提升信訪糾紛化解實效﹔努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信訪環境,切實讓群眾感受到更為個性化、柔性化和人性化的信訪服務。

  “優化整合各類調解資源,組織建立5支隊伍。統籌增強多方力量協作,建立健全4大機制。深入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做細做實3種服務。”百丈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以‘543’信訪工作機制,努力打響‘好竹意’信訪現代化品牌。”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百丈鎮信訪生態持續向好,信訪量同比下降24.4%,四級走訪量同比下降100%,群眾信訪滿意率達96%。

  未來,百丈鎮將建立健全“543”信訪工作機制,致力打造一支百人百順調解隊,完善相關工作機制,進一步增強社會力量作為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深入優化信訪生態,共筑百丈信訪現代化“好竹意”品牌,探索百丈社會治理新路徑。

  余杭信訪“言小方”點評:專業且具有多維特色的五支信訪調解隊伍,明確四大工作機制,努力提升三大服務方向,百丈鎮獨創“543”信訪現代化工作新路徑,努力完成把矛盾吸附在當地,把問題化解在基層的工作目標,深化推動信訪工作融入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是信訪現代化進程中有效嘗試之一。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浙”十年·德清丨四組“大與小”對比 看十年巨變
  人民網湖州9月27日電 (記者張麗瑋)今天上午,“浙”十年·德清縣委專題新聞發布會在德清正式召開。德清縣委書記敖煜新通過“小城市走向了大舞台”“小空間實現了大發展”“小改造扮靚了大花園”“小地方做出了大民生”這四組“大與小”對比,闡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間,德清砥礪奮進取得的諸多成就。 發布會現場。…
杭州拱墅:高水平打造“時尚之都”“數字新城”“運河明珠”
  “杭州這十年·拱墅”主題新聞發布會。拱墅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杭州9月27日電 (張帆)十年來,地區生產總值由966億元躍升至1969億元,年均增長7.3%﹔共建成“陽光老人家”178家、老年食堂78家,建成“陽光小伢兒”站點43個,被授予“全國智慧養老示范基地”“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區”﹔建成6個省級美麗河湖、60條市級美麗河道、180公裡沿河生態綠道,被評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今天上午,在“杭州這十年·拱墅”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拱墅區委書記李志龍介紹道,十年來,拱墅持續深化“八八戰略”,團結帶領全區人民開拓創新、砥礪奮進,大踏步邁進“兩個先行”新征程。 十年來,拱墅堅持“發展為基”,持續推動產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著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由966億元躍升至1969億元,年均增長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29億元增至180億元﹔服務業佔比提升至90%以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