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侃:寫作是一件幸福的事

馬曉才

2020年08月12日08:10  來源:杭商編輯部
 
原標題:孫侃:寫作是一件幸福的事

馬曉才:你認為目前自己的寫作狀態怎麼樣?這樣的狀態可以一直繼續下去嗎?

孫侃:我曾經問我的一個老師,我說是不是到60歲就可以不寫了?老師很干脆地說,我比你大15歲,我都還在寫呢,你怎麼可以到60歲就停筆?你應該再寫20年。老師的鼓勵讓我充滿了信心。以我目前的寫作狀態,我覺得確實還可以寫個15年、20年。

到目前為止,我出版了40多本書,其中報告文學作品佔據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倘若再寫15年,我都不知道還能寫出多少本書來?或許有80本,甚至100本。但是有一條,我現在正處在寫作精力旺盛期,處在一個寫作經驗越來越豐富、寫作能量逐漸迸發出來的時候。我相信自己正在進入狀態,而且這個狀態接下來還會更好。

創作每本書都像是一次長跑。對我來說,每次跑路既鍛煉了體力,也培養了我的技能。這次長跑成功了、完成了,下次長跑可以跑得更好、更快、更有技巧,打破自己以前的紀錄,對此我還是很有信心。

馬曉才:請問你這麼多的寫作任務是怎麼來的?是自己細心觀察獲得的嗎?平時忙得過來麼?

孫侃:我的寫作任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上級部門和出版部門下達的任務,這個是比較大的一塊﹔還有一塊是有些單位、有些個人主動與我對接,希望我給他們寫作。前面的那個部分相對多一點,后面的部分相對少一點。在我看來,這是“訂單式”的寫作,他們派任務,我來完成。

如果說從接任務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我手上同時有幾本書,一本書正在寫作中,一本書已經交給了出版社,正在排版,還有一本書正在談,這樣三本書同時進行,我覺得是最好的。很多人問我,你寫了那麼多東西要不要緊?你有沒有時間?我說沒關系,因為有個時間差,這本書在談了,那本書在出版社了,雖然還沒出來,那本書已經在寫了,互相之間不會打架。當然我目前所接的任務,還不止這個數量,比三本書的數量更多,但我仍然可以勝任。在這裡,我可以透露這個小小秘密。

不過,寫作任務多了,並不意味著我會粗制濫造,相反,在寫作過程中,我經常會為某個素材、某個人物、某個事件而進行深度思考,一直在琢磨、一直在研究,怎樣的表達才會更好。即便對一段文字、一個標點符號,也是翻來覆去琢磨。凡是看過我作品的人都能感覺出來,我寫下的每個文字,都會盡可能做到精雕細琢,任何一個可以避免的瑕疵都避免掉,因為我是非常愛惜自己羽毛的人。我的寫作的速度雖然快,但並不影響我的質量。我從不會因為任務多、任務急、要求速度快,甚至別人反復來催促而影響質量、降低要求。我要對對方負責,要對這個題材負責,要對寫作質量負責,要為讀者負責。

始終抱著這樣的責任心,這也與我完美主義的個性有關。比如說書架上一本書沒有放正,我可能一晚上都睡不好,我會爬起來,放正以后再睡下去,寫東西也一樣,如果我覺得這個詞不是我最想要的,我就會把它修整過來,不調整過來、不找到我認為滿意的詞語我就不舒服,說不定一個晚上都睡不好。所以,我覺得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我自己想寫什麼、自己尋找題材、這種可能性幾乎是沒有了。但話說回來,這樣的“訂單式”寫作未必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我接的這些活都是有選擇的,絕大部分的任務都是與當今社會有關,都與好人善事有關,與正能量有關,都是圍繞解讀社會發展,怎麼謳歌這個時代這些主題,有關社會經濟、時代發展,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成就,這些東西恰恰就是我想寫的。雖然我沒有非常主動地去找題材,但是他們想要我寫的題材恰恰就是我想寫的,這兩者並不矛盾。

馬曉才:你是在什麼時候寫作的?有人說你是一台寫作機器,寫作從來不累,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人畢竟不是機器。日復一日的寫作,究竟是什麼在推動你?盡管我也經常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我還是想聽一聽你的說法。

孫侃:我還在機關上班,擔任著一定的職務,單位裡的工作不能放棄,同樣得認真對待,所以時間不夠,對我一直是個問題。我必須提高效率,不能太多地浪費時間,就像魯迅先生所說,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寫作的。在平時,上班時我在考慮單位的事情,但一下班,我的腦子就必須馬上轉換過來,轉換到寫作上。正在寫的這本書該寫什麼了?怎樣把握?回家的路上我就得轉換狀態。

其實,一個人如果每天保持三個小時的創作時間,肯定可以寫出很多東西來,我現在靠的就是這個。我有我的優點,第一,我坐下來能很快進入狀態,不會磨磨蹭蹭,寫作的效率很高﹔第二我有很好的睡眠狀態,雖然也有睡不著的時候,但更多的情況下我會馬上睡著,在火車上可以睡著,飛機上天的時候能睡著,公共汽車上也可以睡,醒來以后就有精力,哪怕今天累了,好好睡一覺就可以恢復體力繼續寫﹔第三我不抽煙,對酒也沒有太大的嗜好,茶葉也就放那麼一點點,不需要有什麼東西來刺激我,我也不喜歡吃零食,最多有時一天泡一杯兩塊錢的速溶咖啡來提神,因此我在寫作時沒有多余動作。我覺得一個人隻要把時間利用好,一年內寫100萬字,一年內看很多很多書,這不是不可能的。每天保証精力,保持良好狀態,堅持寫三個小時,盡量減少時間浪費,去把任務一個一個完成,這是我的長處,也是我戰勝自己、完成任務的法寶。既然成了寫作者,成了長期從事報告文學寫作的人,這點基本功還是需要的。

我的一些朋友都知道,我好像從來沒有喊過寫作太累、寫作太苦,相反,我經常說寫作是快樂的,寫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人給我寫作任務,我很感激他。我聽到有些作家說哎喲我太累了,哎喲我寫不了了,或者說以前寫過什麼、現在不行了,這個很可笑,因為我覺得一個作家如果身體健康,不會因為到了60歲或者70歲而寫不動了、不會寫了,這裡面肯定是有問題的。

每個人的人生隻有一次,我選擇了寫作。寫作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累人的一件事情,但其間的快樂又還有什麼可以替代?大的來說,寫作是一種使命,是人生的使命﹔小的來說,是每個人的命,我的命就是寫東西,我逃不掉命運。大的使命小的命運我都逃不掉,這都是安排。但我樂意接受使命和命運的這番安排。

除了使命和命運安排,究竟是什麼在推動我日復一日的創作?我覺得可以這麼說,是我的愛好。說實話,我真的找不到別的什麼愛好,除了寫作。有人覺得要寫十萬字、二十萬字,這很可怕,壓力山大,但對我來說,這隻能讓我快樂、讓我興奮,特別是碰到好題材的時候。對我來說,寫作的動力肯定不是為了錢,到了這個份上,多寫一本書、多拿一筆錢,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當然,除了愛好,除了幸福感,就是成就感。當一本書出版,當一本書受到好評,獲得了對方的滿意,這就是巨大的成就感。我一向低調,如今更不樂意去擔任什麼社會職務,像華威先生那樣到處拋頭露面,避免干擾,悶頭寫作、全力以赴去努力寫出自己滿意的東西,順利出版,我覺得這就是最快樂的事。有時,碰到一個非常艱難的、復雜的任務,似乎是完不成、寫不了的任務,反而讓我興奮,因為完成難度越大的寫作任務,這成就感更大。

為什麼爬山,因為山就在那裡﹔為什麼寫書,因為任務就在那裡。這也是一句套話、老話了,但事實就是這樣。每一本正待創作的書好像是一座高山,但除了爬過去,別無選擇。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畢竟還有很多值得寫、需要記錄的東西,我不能停下來,我要把這些東西認認真真地寫完、寫好,讓自己的作品接受更多人的檢驗,這是一項事業。

馬曉才:你除了寫作,還有什麼消遣呢?一個人總得還應該有放鬆的時候吧,一張一弛是很需要的。

孫侃:我一般在12點鐘睡覺,睡覺之前還要看一會兒書。我很喜歡閱讀,讀紙質書。有的時候我會一直坐著閱讀,閱讀時間甚至超過了寫作時間。我訂了20多種雜志,也經常收到來自各個方面的贈書,平時也去書店買一些愛讀的書。閱讀就是我最重要的放鬆方式、消遣方式。寫累了,想休息了,或者說寫東西之前拿本書看一看,非但是一種很好的調節,也是一個吸收營養的過程。

閱讀對寫作有著直接的關聯。像我,眼下我經常碰到一種情況,就是今天在寫這本書,這本書完了之后明天就要寫另外一本書,兩本書的內容可能是完全不同領域的,比如一個是有關經濟發展的,突然轉到某個人物的傳記﹔或者前面那本書是講歷史的,這本書卻是講改革開放的。強大的內容反差必須讓我盡快適應,這就得借助必要的閱讀。或許,我閱讀的東西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沒有什麼可讀性,但對我的寫作有用,對我完善知識結構有用,那我就去看。在寫作、閱讀、自我學習方面,我好像還處在學生時代,還處在當年瘋狂迷戀看書、寫作的這種狀態,這個愛好開始於學生時代,從來沒有停止過,甚至有的雜志自從學生時代看起,現在還在那裡一期一期地看。這個愛好可以一直保持下去,這就是我最大的消遣。如果說還有別的什麼消遣,有時,我會在網上下載幾部電影,歐美的經典片、藝術片,那就是大消遣了。

本文作者為孫侃頒發杭州灣智庫特聘專家証書 徐青青/攝

馬曉才:最后能不能談談對《杭商》雜志的印象?雖然我們圍繞這個話題,已經聊過好多次了。

孫侃:我非常樂意成為《杭商》雜志的特約作者之一。在那麼多刊物中,對《杭商》雜志的感情不一般。直到現在,《杭商》雜志每一期我都不漏過,非常認真地去看,也從中捕捉了不少寫作素材。2016年的時候我為《杭商》雜志寫過源牌集團葉水泉先生的創業故事,題目叫做《天藍水清之源》。《杭商》雜志破例地用了整整一期的容量,發表了這篇12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

更重要的是,《杭商》雜志始終和你連在一起,簡直成了你的化身。《杭商》雜志的影響力完全是和馬總編的魅力結合在一起的。我們相識30多年,那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還是在一起,還是經常在聯絡,這樣的朋友如今還有幾個?馬總編不僅是我的朋友,更是我敬重的一位文人,雖然長得有點匪氣,但骨子裡還是文人。我看《杭商》雜志,我寫杭商,研究《杭商》雜志,每年的杭商傳媒筆會,總讓我有機會瀏覽祖國大好河山,觸發我的寫作靈感。《杭商》雜志甚至成了我生活和寫作的一部分。當然,如今的《杭商》雜志不單是一本刊物了,它是一家擁有多種傳播平台的傳媒機構,我認為杭商傳媒的前途不可限量。我一直等待著能接到杭商傳媒交付的寫作任務。

我非常願意為杭商傳媒做力所能及的事,也希望與馬總編一起繼續在文字海洋裡面遨游,再遨游15年到20年,甚至更久。希望杭商傳媒越辦越好,成為世界一流、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傳媒集團之一。(部分圖片由被採訪者提供)

(責編:張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