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杭州滨江如何用好高新力量?

2020年02月22日20:20  来源:杭商编辑部
 
原标题:复工复产,滨江如何用好高新力量?

高新区(滨江)各行各业陆续复苏 特约摄影/张 力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作为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诞生了新华三、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等一大批优秀高新技术企业。用大数据说话,“智慧”防疫,正是杭州高新区(滨江)的优势所在。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随着各行各业陆续“复苏”,科技力量在复工复产中发挥的作用,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

高新区(滨江)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列全市第一

复工复产,用好精准大数据

疫情爆发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这其中,电力大数据功不可没——“大数据+网格化”,为企业有序快速恢复生产助力。

复工复产,首先要有充分的数据作为决策支撑。为准确可靠地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合理安排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的审批节奏,在复工复产工作全面推进之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就联合国家电网杭州供电公司,率先在辖区内试点其首创的电力大数据疫情防控模型和算法,推出“电社工”小程序,对外地返城居民、尚未返城居民、居家隔离居民等6类场景进行有效研判,生成电力数据排查分析表,标识住户状态信息。

复工后的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如果指数比较高,说明企业复工人员比较多,我们会提醒企业做好防护防控和人员的排查,每天上报给我们,确保人员的安全。指数分析比较低的企业,说明复工人员比较少,我们也会和企业联系,是不是人员在进出小区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去协调社区。”杭州高新区(滨江)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向杭商传媒记者介绍,目前,滨江已完成3轮150万条电力数据巡航,对企业和居民用电数据“画像”,从而指导全区进一步加大复工复产力度。

通过电力大数据,加快恢复疫情期间电力供应,赋能企业复工活力。杭州高新区(滨江)密切做好电力恢复监控,企业复工审批期间,专人专班与国网杭州滨江供电分公司联合办公,监管全区上万家企业恢复生产的实时动态,确保手中有账、心中有数。同时,对区内144家规上企业等“电力大户”,杭州高新区(滨江)推行电费减免政策,按实际停产时间申请基本电费减免,助力企业疫后快速恢复生产。

根据电力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月19日,杭州市企业复工电力指数58.77,杭州高新区(滨江)指数为79.29,列全市第一。其中,滨江企业复工率为88.75%(杭州市66.11%,排名第2),产能(用电)恢复率69.82%(杭州市51.42%,排名第1),均处于明显领先地位。数据显示,现阶段滨江企业复工复产水平已接近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八成。、

复工后的贝莱胜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防疫与复工,最核心的是人。滨江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杭商传媒记者,“大数据”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有一个作用是快速筛选“与疫情有关的人”。

“打个比方,通过系统内筛选购票记录,可以准确找出一个人疫区返回杭州的具体时间。如果在这以后,这个人没有购票和住宿的记录,那么就可以初步判定,这个人从疫区回杭后,就一直在家附近活动,大面积接触其他人员的可能性不大。”

不仅如此,和这个人同机、同车人员的信息,在系统里都会有记录。根据筛选记录,滨江区公安分局会通知相关部门,再由这个人所在社区做进一步的核实。

通过大数据识别筛选人员信息,防控情况一目了然。如此一来,社区工作人员不需要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减少了间接传染的危险。随着返城人员不断增多,这样的及时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区内各厂家的先进监控技术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例如,疫情期间,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筛选,滨江警务信息化系统发出了近千条预警。

移动数据是另一个亮点。杭州高新区(滨江)对接移动、联通、电信、华数等运营商,利用大数据模型,筛选重点地区返杭人员信息近万条,做到精准防控。

创新之城滨江聚集着众多高新园区和企业

复工复产,用好企业新力量

创新之城滨江,聚集着众多高新园区和企业。

这段时间,不少公司陆续上报复工申请,企业员工返程潮迅速到来,这给基层的疫情管控带来了严峻压力。如何有效应对,快速恢复生产?区内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成为破解难题的有力支持。

加速复工审批,杭州高新区(滨江)联合安恒信息,在区市场经济主体大数据平台实战化应用的基础上,上线了“新冠肺炎复工防疫排查”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可以进行复工信息上报,疫情数据自动分析,关联分析企业员工途径地址、身体状况、是否具备复工条件等信息,实现防疫管控和企业复工两不误。

最近上线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利专题库,为企业复工提供了另一个加速器。该数据库主要依托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开发的浙江省知识产权(专利)公共服务二期平台,旨在为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分析研判冠状病毒、针对性开展控制疫情传播、研制确诊试剂、加快临床药物筛选和提高科学防控等提供专利信息资源支撑,收录来自全球范围内与新冠肺炎防治相关的诊断与检测、抗病毒药物、医用呼吸防护、环境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专利。

复工后的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而杭州高新区(滨江)引进的杭州六棱镜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一方面基于自主研发的全球专利投融资情报系统,对抗击病毒特效药基本情况、专利布局及技术研发路径进行全面洞察分析;另一方面,基于六棱镜数据资源优势,持续输送疫情相关的数据信息,目前已推送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医用口罩等防疫紧缺物资的生产企业名录,并免费对接合作银行、担保机构,帮助产业链企业快速办理专利质押融资业务。

为复工按下“快进键”的还有杭州高新区(滨江)开发的智能系统。目前,已经免费应用于东方通信、海创基地、中控科技园等23个园区,共235家企业,以及明德社区、滨和社区、闻涛社区等18个社区。它不仅是24小时“守门员”,也是数据“分析员”。只需在该系统内导入经审核通过的复工企业员工信息,员工展示二维码就可出入园区。

复工后的新华三集团 新华三供图

还有更多的高新企业,结合各自优势,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

不久前,新华三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自身技术成熟的VDI云桌面解决方案,实现了公司在全国多地8000名研发员工的远程办公。研发员工通过个人电脑安全接入新华三云桌面,顺利完成开发、测试及在线会议等工作,让新华三VDI云桌面解决方案,在远程研发工作要求严格的条件和高并发用户的应用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在杭州华为研究所,得益于“华为云复工复产疫区大数据管控方案”,复工复产井然有序地展开。基于内部新冠疫情防控实践,华为推出了城市复工疫情大管控方案,助力城市高效有序安全复工。华为通过融合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防控需要,重点从流动人员追踪、密切接触者管理、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健康宣教等方面解决疫情防控难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为控制疾病传播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服务。

(责编:张帆、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