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大干部群众“随身听”

浙江三门:“掌上宣讲所”传播党的“好声音”

李凯艳

2020年07月23日08:56  来源:台州日报
 
原标题:三门:“掌上宣讲所”传播党的“好声音”

特点概括:突破传统宣讲模式,拓精创新,紧扣新媒体时代特点,充分利用全媒体矩阵,打造具有互联网发展思维的本土化云宣讲平台,推动线下讲堂从“家门口”进阶为“口袋里”,真正实现党的“好声音”零距离传递。

7月1日,第六届好故事云宣讲大赛在浙江三门火热开展。一个大舞台,一方小屏幕,19支参赛队伍的风采和动人心弦的故事,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全县百姓的“掌上”鲜活展现。

近年来,三门县按照“搭平台、创载体、强队伍”的思路,通过打造特色“乡村宣讲所”品牌与创设本土的互联网宣讲平台“掌上宣讲所”,双管齐下,构建点面结合的新时代理论宣讲阵地。

目前,三门县共建有50个乡村宣讲所和180个村级宣讲点。先后有85名宣讲员登上“掌上宣讲所”宣讲,累计听讲人数达60万余人次。

群众“家门口”和“口袋里”的讲堂

2018年以来,三门县根据各乡镇(街道)地方特色打造了一批以亭旁“红色精神宣讲所”、潘家小镇“生态文明宣讲所”等为代表的特色乡村宣讲所,并在村一级设立“宣讲点”,串联式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讲堂。

同年,该县再谋新篇,打破传统宣讲的空间束缚,在掌上三门客户端开设全国首个“掌上宣讲所”专栏,将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进阶打造广大干部群众“口袋里”的讲堂。

近几个月,三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与环资工委主任李吉平也赶了一波“直播热”。李吉平是县委宣讲团中的一员,也是最早一批从线下走向云端的驻“云”宣讲师。今年4月,因疫情影响,这位经验颇丰的老将再现“云端”。五集的“老李云讲堂”系列宣讲片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

“‘云’宣讲最大的不同是没有观众可以现场互动,所以宣讲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更‘吸睛’。”李吉平说,当下“掌上宣讲所”已然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新阵地。目前,三门已在全县230个“乡村宣讲所(点)”统一安装视频交互系统,插上互联网“云”翅膀的理论宣讲更易“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互联网思维传播党的“好声音”

近日,三门人的微信朋友圈被萌萌的动画短片《学习有“画”说》刷屏了。片中,三门小海鲜宣讲团的动画人物讲师走进潘家小镇,以活泼直白的方式讲述了横渡镇岩下潘村如何从破旧、落后向“中国最美村镇”蝶变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道理。在三门,还有许多类似的新型网络宣讲原创作品被大众津津乐道。

维系党的“好声音”永葆鲜活生命力,除了紧追党的时代新声,实时更新传播模式同样不可或缺。去年,三门持续深耕互联网宣讲这一新领域,将抽象的理论制作成短视频、H5、语音包,巧妙借用“网言网语”,重新“解码”党的创新理论,让理论宣讲“唱起来”“跳起来”“活起来”,最大化理论宣讲的传播效应。

同时,三门还将目光投向青年群体,大力推行年轻老师讲理论,在全县遴选一批优秀年轻老师,用年轻群体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理论,借“青春力量”传播党的声音。一批批针对青年而发起的宣讲活动,在全县的“80后、90后”群体间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类亮点纷呈的特色作品层出不穷。

英华外国语学校教师制作的宣讲语音包《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被广泛分享;三门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自制的宣讲短视频《五分钟读懂习总书记浙江行》引热议……党的“好声音”在一场场青年接力中,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插上了青春翅膀。

(责编:郭扬、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