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师德 好老师 好教育 好世界

2020年01月17日09: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好师德 好老师 好教育 好世界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恪守师道尊严的核心。教育部会同六部委发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正是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快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时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举措,打出师德政策“组合拳”——以好师德涵养好老师,好老师办出好教育,好教育成就好世界。

好老师的根基是好师德。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何况是育人者——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成就好老师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为师者的头等信条就必须是“师无德不立”,育人者必须立德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教。师德重在自我涵养,修德贵在自觉。德养不同于法治,前者在于内心的文化积淀和思想认识对自己的行为形成约束及规范,而后者是通过外界的力量和影响,以法律和规定对人们产生强制和威慑作用,所以教师修德全在自身。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使命职责要求自己必须遵循为师之规范,恪守教师应守的纪律,认真履行工作责任,以行动树立教师职业风范。

我们常说“人非圣贤”,但必须突出规则立德,以此促进修德崇德。在古代,人的德行操守,不管是村里街坊,还是庙堂江湖,人们的议论像刀子似的明晃晃地照着每一个人的表现。但凡某人品德有劣行,人们是不会放过的,民间口诛笔伐,官府不予录用或进行惩罚。今天我们应“古为今用”,在倡导高尚师德之后,必须确切地给予师德表现以科学适宜的考核评价,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并将考核结果坚决运用在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中,落实好师德第一标准。

好教育的根基是好老师。教育是人培养人的过程,像楼舍和设施等外界环境对人的成长只是起着辅助作用,而教师是学校的骨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需要老师的参与。包括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教师都是其中的首要主体。在有了好校长引领的前提下,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是学校完成育人任务的主要基础和根本保证。“育人先育己”,“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要有师德修养的行动自觉,做学生认可、接受、信任和愿意效仿的人,应该是做教师的追求。“爱祖国、爱学生、爱自己”必须成为教师的人生信念,自觉地、全面地、终身地坚持师德修养,让“洁身自好、君子风范、钻研教学、热爱学生”成为自己一生的写照。

我们提倡“师道尊严”,就应该明白“先有师道,后有尊严”这个道理。若是为师者无道,必然育人失败,又哪里来的尊严?在现实中,有个别教师师德不纯、能力低下,让学生和家长不敢恭维,直接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品质。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是新时期对教师德能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加强调研,明确新时期教师职业的道德准则和标准,不断完善教师职业规范,通过倡导、培训、考核,逐渐并加快培养出能够承担起教书育人、振兴中华重任的优秀教师队伍。

好世界的根基是好教育。好的教育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与假恶丑,拥抱真善美,鄙弃假恶丑;成就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好的教育助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人类于生活中产生文化,而在文化中包含和孕育着教育的思想,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人们通过接受教育,又不断得到启发和引导,其思想认识不断得到进步,学问和本领不断得到增强,觉悟和境界不断得到提升,教育起着引领和推进各领域事业进步提升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好的教育,才会有大自然的山清水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有了好的教育,才会有人们的自食其力、克己利人、和谐相处;有了好的教育,才会有地方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亲善互尊、携手共进。

我们常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好的教育就要走向开放。教育于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学校与社会不应隔堵,我们应该打开门来办学校、办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真正的好老师,就不仅仅是关在校园里和学生中的良师益友,他还应该是也必须是走在社会上、立在公民中的为人表率,这是好老师应尽的社会义务和应起到的社会价值。“德艺双馨”是好老师的特征,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内心期许,搞好师德和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是学生、家长、社会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完成的重大事情。与教师工作应有的开放性一样,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应参与到师德师风的建设过程中来,在行进的道路上,各方应相互帮助支持、共同提高进步。

(责编:郭扬、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