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IP如何“转化”成文艺精品

崔小明

2020年01月17日09:25  来源:宁波日报
 
原标题:热门IP如何“转化”成文艺精品

不久前,宁波市委宣传部表彰了13部省“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作品。记者发现其中70%的作品是本土题材,而根据屠呦呦、张人亚、宁海村级小微权力治理等IP创作的作品有4部。热门IP如何“转化”成文艺精品,宁波文艺工作者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年来,宁波出台了多项扶持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文艺政策,鼓励文艺工作者挖掘本土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等,同时从火热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萃取创作素材。本土IP成为宁波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宝贵资源。2014年以来,宁海在村级治理过程中,把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引起全国关注。经过不断完善,2018年2月,宁海首创的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作为农村基层治理样本,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近两年来,宁海县的文艺工作者努力做大“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这个IP,创作了11部作品,包括电影《春天的马拉松》、报告文学《权力清单:三十六条》、长篇小说《桥墩不是桥》、微电影《喜归》等。其中报告文学《权力清单:三十六条》、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双双入选省“五个一工程”。《春天的马拉松》还被列入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九大重点影片之一。而北仑区立足实际,将张人亚及其父亲等人守护党章的全国知名IP做大做强,创作了广播剧《不忘初心——寻访张人亚》,入选省“五个一工程”;话剧《守护》获省戏剧节奖,全国巡演50多场;纪实文学《信仰的足迹,寻访张人亚》入选宁波市“五个一工程”。此外,根据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故事创作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成功入选第十五届全国“五个一工程”。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根据热门IP创作的作品能够大放异彩,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主题挖掘上能够先人一步,看得更深更远。主题重大的热门IP各地有很多。但宁海村级小微权力治理却脱颖而出,主要体现了宁波基层干部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实践和探索。宁海的文艺工作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题材的重要性,发掘其时代意义。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后,这一系列作品显得更有价值。张人亚的事迹在2017年被发掘后,北仑区捕捉到张人亚精神的时代意义,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旨在深入挖掘张人亚的“初心”和“使命”,大获成功。

一个重大的IP会吸引各界的目光,文艺创作有时也会出现“一窝蜂”的现象,所以顶层设计十分重要。宁海、北仑等地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大IP的创作。吸收最优秀的创作团队和一流的创作人才,在体裁上多样化,以免“撞车”。宣传部门从中协调,推动了一个IP多样化呈现,电影、广播剧、文学作品、舞台艺术等全面开花。

此外,各地在创作过程中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宁海突破传统,采取题材合作、资源合作、人才合作等模式,优势互补,借鸡生蛋。北仑区在创作过程中,则重视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

(责编:张帆、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