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滨江网格员:我们也是防疫“战”场上的兵

2020年02月03日10:04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战“疫”打响,网格也是“战场”。

在杭州滨江西兴街道官河社区,网格员穿上“红马甲”就把自己当成了兵。

在浦沿街道江南社区,网格长高雪娇是“通讯兵”,微信里的18个楼道群,每天响个不停 。明德社区的网格长张国珍是“后勤兵”,20多家留观户的生活保障全靠她。

官河社区:我们是网格员

“新年好,我是官河社区工作人员,请问您近期有没有去过湖北或者接触过疫区的人?”“最近要注意身体,勤通风、多洗手,规律休息、减少外出。”

对于西兴街道官河社区的居民来说,鼠年春节的第一声问候来得有点让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几天,社区的网格员都穿上了“红马甲”,成了防疫战场上的一个兵,马甲上“我是网格员”就是他们的番号。

正月里,这群天天上门“拜年”的“红马甲”最忙碌——开展宣传防疫、信息排查、岗亭值守、后勤保障等工作都需要他们。

而每天下午4点半,一场小型新闻发布也会如约在社区举办。只不过,地点换到了微信群里。

网格长舒进会把小区一天来防疫工作动态发到网格群、楼道群里,并在之后的半个小时,耐心回答所有群员的提问。300多名群成员,是所他负责网格内的所有业主。

一个多星期来,和舒进一样,社区的6名专职网格员和30名兼职网格员,通过社区、网格、楼道三级微信群,把社区防疫工作安排得“妥妥的”。

事实上,官河社区的网格群和楼道群早已有之。只不过,这一次,群里的力量更加强大——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6名专职社工统统被拉进了楼道群。就舒进自己而言,一下子新拉进了8个楼道群,“晚上都不敢关手机了。”

而对于社区内留观人员的日常生活保障工作,社区也根据网格划分,细化落实到每一位网格长和网格员,“社区每天通过微信定期联系,全面掌握留观人员的身体状况并及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想要买菜,只要发条微信,网格员随叫随到。“社区的服务很到位,不仅每天都来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还能帮我们送菜、送快递。”对刚刚解除留观的陈先生而言,“隔开的是门,连接的确是社区和业主的心。”

网格长高雪娇:我要对这18个群负责

在网格里,高雪娇是914户业主的“小管家”。

18个楼道群,2587位居民,是她服务的对象。

从年三十到现在,高雪娇每天都要在18个楼道群里“串门”,毕竟过个几分钟,这些群里就会有上百条的聊天记录。“有了楼道群,联系沟通更方便了,不用一个一个打电话,与住户信息互动也更方便了。”

高雪娇会一条一条翻看,看看大家每天都在聊些什么,有没有负面情绪,有没有谣言出现,“很怕大家有什么需要,我没看到。”

江南社区有2500多家住户,有小区、公寓,也有企业、园区,毛估估有近两万的人口,防疫工作量不小。和高雪娇一样,10个网格员,每个人手上都有十来个楼道群。

从1月18日开始,高雪娇的网格里陆陆续续开始有了留观户,原本不小的工作量又加重了。

有几户去过湖北的业主很配合,在微信上和高雪娇说下,一回小区就自行隔离了。两个星期里,有什么需要,想要买点什么,只给高雪娇发个微信就行,“比叫外卖快多了。”

楼道里有留观户,其实没几天,邻里间也都知道了,并没人恐慌,反而是大家的相互鼓励和支持,让不少留观户和高雪娇暖心多了。

有家留观户的小孩,要喝指定的米糊,街上母婴店都关门了,小超市买不到,高雪娇一个人蹭蹭跑了两个大超市终于给他们买来,“我自己也有小孩的,懂的。”

高雪娇的小孩刚满2周岁,丈夫现在也被派到了疫情前线,孩子的日常照顾留给了没结婚没经验的妹妹。

早上出门孩子在睡觉,晚上回家孩子也在睡觉。一天天看不到妈妈,让高雪娇有些愧疚,“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吧。”

高雪娇是个性情中人,有时候,留观户的一句谢谢,可以让她感动很久。

这两天,有不少业主返杭回来,第一时间就到楼道群里报备,很主动。“尽量别出门,多关注群里信息。”高雪娇一一给他们回复。

网格长张国珍:每天帮留观户买买买

平日里,张国珍买东西并不大讲究。

这几天,她变了。

因为在自己负责的第二网格里,突然多了13户留观家庭。他们的每天吃喝,一日三餐,以及很多生活用品,都要靠张国珍去买。

买的次数太多,张国珍都记不大清楚了。她说大概是在3天前,有家留观户需要买些蔬菜和水果,微信发过来,自己一看,就懵了。

对方等着菜做饭,张国珍也没时间问,赶到超市,把所有的绿叶菜拍了一遍,一张张发给对方,一边打电话确认,一边挑菜。

采购完,她拎着十来斤的蔬果,叫上同事赶紧送货上门。

每天早中晚,留观户的需要,张国珍都会过一遍,生怕漏掉些什么。

这几天,多了十来户的温州返杭留观户,张国珍又要开始继续买买买了。(潘抗忌)

(责编:张丽玮、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