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码一图一指数 战疫情实施“精密智控”

2020年02月15日15:48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人民网杭州2月15日电 (郭扬)今天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在杭州举行第二十场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电视、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举行。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据悉,2月14日0-24时,浙江省报告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7例,新增出院病例42例。截至2月14日24时,浙江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62例,现有重症病例79例(其中危重29例),在院救治病例753例。累计出院409例,出院患者占确诊病例的 35.20%。

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做了通报:全省除无病例的12个县(市、区)外,连续5天无新增病例的县(市、区)有53个;连续4天无新增病例的县(市、区)有57个;连续3天无新增病例的县(市、区)有62个。

浙江将继续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的防控原则,坚持防疫优先、守牢底线,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实行一图(疫情图)一码(健康码)一指数(精密智控),预调微调防控的节奏、力度和方向,推动封闭式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转变,实现差异化防控。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疫情高风险的1个县(市、区)和较高风险地区的11个县(市、区),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八大管控机制”,坚决遏制疫情发展势头

对于中风险的13个县(市、区),浙江坚持疫情防控优先,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对于较低风险的17个县(市、区)和低风险的48个县(市、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 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实现疫情防控与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经济运行、社会秩序等多目标共进。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温州现在的疫情管控工作如何?患者救治如何?

温州市副市长汤筱疏:截至到2月14日24时,温州本地病例是292例,292例本地病例中227例与武汉旅居史,2月11日后,确诊病例数呈个位数增长。

从第一个病例确诊,到1月31日进入防输入的紧急状态,温州及时采取25条加1的措施,后来又提出12条进一步巩固,防止区域的扩散和蔓延。

截至2月14日24时,共管控了10.4万人,基层是付诸了很多心血。同时积极调动在外的温商,扩展采购渠道。坚持疫情的公开透明发布,每天一场发布会,精心准备,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在医疗救治上,温州全力以赴,精心治疗。目前温州有159例病人已出院,向所有重症病人采取集中收治,2月10日后,每天的出院人数持续高于确诊的人数。但还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此外,温州将加快制定复工复产计划,市场秩序等方案,确保防疫阻击战和经济发展都做好。

记者:总体治愈比例在逐渐上升,浙江在救治方法上是否已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感染病专家、浙大一院博士生导师盛吉芳:自疫情发生以来,浙大一院陆续有32位病人出院,这些病人来的时候病情较重。浙江省1月11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经过不断摸索探索,根据方案的修订,制定出一套浙江的经验,写成经验版,预计将会在最近发布。

病毒性的传染性疾病,首先是抗病毒治疗,需要在72小时内治疗,对细胞的损伤少。抗病毒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统计了原先治愈出院的病例,初步发现在治疗中需要注意联合治疗,尤其是针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其次是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最早时认为激素无效,但激素治疗要有足够剂量,足够疗程,还是有效的,疗程10-15天,每天1-5毫克。

再者要注重心理的调节,加强各个脏器功能的支持。现在突出的表现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较多。年轻人很快康复出院,留下来都是老年人。还有肝移植的病人,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尿毒症的病人等。

最后,预防感染也很重要。在治疗、护理方面,我们派了大量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记者:海宁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现在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如何?

浙江海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濮新达:海宁是工业强市,仅规上企业就有29万余的市外员工。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制定了“七个一”方案,排摸了市外员工29.32万人,运用大数据,分析市外员工分布。

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员工如果通过公共交通返回海宁,一路上交叉感染的风险比较大。如何解决这个方法?我们通过指导全市企业,采取包机、包车的闭环方式接员工回海宁。

同时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包车产生的费用给予三分之二的补助。

我们希望各地员工都能平安顺利回到海宁。截止目前,全市复工企业已经达到1094家。

(责编:郭扬、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