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精准施策 有序推进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

2020年02月15日15:19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我们做了几十年服装,从来没做过口罩,为此请教了很多合作伙伴。”2月13日,宁波奉化爱伊美集团50余台缝制设备正式投入生产口罩,企业负责人如是说。目前,当地共有9企业紧急转产,加入应急口罩保供队伍。

受疫情影响,这个“开工季”并不寻常,复工复产面临着一些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同时,宁波精准施策、有效帮扶,企业自救互救、开工复产,为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注入力量。

一边防疫 一边抓复工

2月13日,在宁波大榭开发区,东华能源宁波新材料公司的丙烷资源综合利用二期、烷烃资源综合利用三期(I)、二期配套库区3个重大化工项目,均符合复工要求正式复工。这3个重大项目也是全市首批复工的在建项目,总投资高达50.1亿元。按照计划,3个项目都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大榭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人介绍,1月26日前,该局就完成了大榭建设工地4035名民工的返乡去向排查工作,并要求所有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签署“新冠病毒防控”承诺书,建设项目编制新冠病毒防控复工预案,成立了专班。该局还专门为重点项目的总承包单位找到了临时宿舍,解决了130个工人的住宿问题。

目前,大榭有19个在建工地,合计项目总投额152.35亿元,已复工的重大化工项目4个。截至2月14日,大榭已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审批20家,加上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的14家连续生产企业,共有3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开复工,数量占比达73.9%。

“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对下一步全面恢复产能有信心。”在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一家刚复工的企业负责人说。

余姚全市中小企业逾5万家,余姚工业园区内企业2000余家,员工近8万。复工潮来临,如何严格防疫,员工管理是关键。余姚工业园区探索实施“四证”管理法,做到防疫和生产两不误。

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于2月10日复工,这家余姚工业园区的龙头企业有近400名外来员工,防疫压力大,“四张证”不仅解决了返工人员的出入问题,还让企业对返岗员工的分类管理变得一目了然。目前,企业员工到岗率达60%,产能已经恢复了5成。

镇海区近450名机关干部下派到镇(街道),被编成115小组,下沉到全区16400余家生产企业,帮助企业破解复工难题。截至2月14日,镇海区已有四批次1394家企业复工,返工人数逾5万人,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复工369家。

做足细功夫 下好“精准棋”

宁波各地在企业融资、行政审批、交通出行、用工招聘等方面,相继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不仅让企业感到温暖,也提振了人们共克时艰的信心。

近日,建行宁波市分行成功为万华化学(宁波)氯碱有限公司新增授信2亿元,并投放第一笔贷款资金500万元。该企业主要生产次氯酸钠等产品,是消毒液的原料生产厂家。建行宁波市北仑支行特事特办,两天时间内完成信用额度审批到放款的全部流程。2月12日,宁波建行8小时完成宁波某特种汽车有限公司1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限时授信审批,助力企业抓紧生产制造急需的负压救护车。春节以来至今,宁波建行累计投放贷款9.22亿元,其中纯新增投放贷款5.42亿元。

无还本续贷,是浦发银行专门为存在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客户推出的“免还本、直接续贷”服务,截至目前在宁波、台州两地发放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亿元。宁波市某医药公司的部分产品被列为肺炎诊疗方案的一种用药原料,紧急向浦发银行宁波北仑支行请求融资、扩大生产。浦发银行宁波分行向总行申请,总行很快就批准了该医药公司的授信业务,总金额6亿元。

据悉,宁波12家银行机构紧急行动,一周之内落实小微专项贷款资金100亿元陆续发放。13日,宁波出台全国首个支持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的保险专项政策,通过降低相关险种保费、适当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实际举措,预计将为全市1万余家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

近日,宁波市镇海区税务局澥浦税务所接到甬峰化工厂的发票需求电话。该企业是一家医用酒精生产企业,业务量激增,急需开具大量发票,税务干部郑煌凯立即通过电话指导会计进行电子税务局发票申领,并驱车将发票送上门。

镇海区税务局制定了“云辅导”推进工作计划,从广泛宣传辅导网上办、拓宽范围开展邮寄办、确需事项落实预约办三方面推进“非接触式”办税。

复工复产,先畅交通。宁波交警部门推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十条交管服务措施包括向全市复工企业的接送包车、班车及员工私家车发放复工通行证,向其他市域内通行车辆发放当日免检通行证,向疫情防控车辆发放专用通行证。在全市所有开启的高速公路收费站、部分关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企业班车、货车专用通道。

如何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宁波启动“百家机构助力疫情防控紧缺用工行动”,组织发动全市1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疫情防控、生产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相关企业,提供免费的短期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服务。

宁波市主要领导表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实打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落实“一企一策”,指导企业分批复工复产,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防护物资不足、原材料紧张、物流不畅等问题,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安全顺利复工复产。(石志藏、姚贞、徐胜杰)

(责编:郭扬、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