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湖北省荆门市,尚未消融的积雪将这座城市装点为白色。即便气温骤降,早春的气息依然四处弥漫。
这是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抵达的第五天。投入前线工作后,医疗队在荆门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的一层病区,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建立了一个ICU,并已收治22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
在这支医护队伍中,有35名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医护人员,其中11名队员组成的“男护士团”颇为引人注目。2月16日,记者连线了其中3位刚刚结束前线护理工作的男护士——
一个动作的艰辛——
尽自己最大努力
一副黑框眼镜、面庞清秀、个头高瘦……1986年出生的医疗队队员、ICU护士梁寅已是这支护理队伍中的“老大哥”,抵达荆门后的第二天,他就和同事走进了病区。
根据排班表,14日下午4时至8时是他的第一个班。全套防护服装备的穿戴十分耗时,梁寅特地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病区。
“准备工作远比我想象的更为复杂。”梁寅回忆,虽然疫情发生以来,自己也一直坚守一线,这是第一次真正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他将防护工作做到了极致。按照穿防护装备原则,认真有序地戴上了N95口罩和外科口罩、帽子、防护服、手套、长靴套、隔离衣、眼罩……时针指向下午4时,他准时进入医院ICU。
梁寅面对的是一名60岁的危重症女性患者,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给患者实时调整适合的呼吸支持,他每隔一个小时就要给她抽血进行血气分析,以此作为调整呼吸机参数的重要依据。
然而,一个原本是护士们最为熟悉的抽血动作,此时却异常艰难。“防护服很笨重,它让我的动作变得相对迟缓。”梁寅说,在层层防护之下,他的视觉、听觉、触觉都受到了影响——尽管之前做了防雾处理,但他的护目镜上都是水汽,要看清患者的血管并不容易;两到三层手套让手指不再灵活,使用针管时要分外小心;还有厚重的整套装备,让他在处处都是监护设备的ICU里走动时不得不加倍小心……“平时只需要一两分钟就能完成的抽血,在这里得至少四五分钟。”
一边是变得迟缓的行动,一边是生死时速的重症监护工作,前线的护理工作能够平衡吗?“我想我会打起饱满的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如同往常一般完成每项工作。”梁寅说。
一次突发的考验——
说服病人戴面罩
14日中午12时,医疗队队员、ICU护士卢州完成一切准备,进入收治了两名患者的负压病房,当天与他搭档的是医疗队队员、浙大邵逸夫医院护士王昊囡。
万事开头难。刚到新环境工作的卢州发现,这项工作的挑战性超乎想象。
为了让护理工作更为精准和安全,护士们必须熟悉每位患者的状况,但是转院而来的患者多为第一天入住荆门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他们的既往病史、身体状况等资料并不齐全。
“我们根据有限的病例资料顺藤摸瓜,逐一向他们的家人,或者曾经入住过的医院咨询、打听。”卢州说,由于患者的资料大多都没能录入电脑系统,他和王昊囡需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拿着纸笔,一点一点手写记录。
当天下午,一位症状相对较轻的女患者向卢州和王昊囡示意。由于患者带着氧气面罩,医患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眼神和默契。经验丰富的卢州很快明白了这位女患者想喝水,他拿起对讲机告知病房外的医生。得到医生允许后,卢州小心翼翼地取下患者的氧气面罩,让患者喝上了水,可是这位女患者不愿意再戴面罩。
一旁的王昊囡见状,连忙上前配合,用手势和语言一起向患者解释:目前她的身体状况,如果不继续吸氧很有可能病情恶化。“患者离开面罩的时间不能太长,我们俩争分夺秒、费尽心思地劝说。”卢州回忆,好在一两分钟内,他们就成功说服患者戴上了面罩。他又用手势示意患者不要说话,以免氧气吸入她的胃里引起不适。
“这就是前线ICU,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卢州说,我是一名护士,服务好患者就是我的职责。
一个细节的改进——
为患者抚慰伤痛
14日晚11时,医疗队队员、ICU护士刘康的手机微信上传来好消息:下午由他参与护理的两名危重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他们的身体状况暂时趋于稳定。
“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刘康说。当记者问及他的年龄时,这名90后男护士有些腼腆地笑了:“90后也不小了,都30多了呢!”这位“不服小”的年轻人,已经是护理行业的一名老兵。他的护理生涯,是6年前从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手术室开始的。
然而,作为护士团队中为数不多的男生,刘康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太多超越女生的优势。“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他回忆起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细节——
刚开始实习时,刘康每天都要为患者穿刺。穿刺前,他会轻拍患者的皮肤,让血管更容易被找到。“起初,我以为自己比女护士稍稍大一点的手劲,能让血管更明显,让穿刺更顺利。”他说,但是有一天,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一位患者的脸上露出了有点痛苦的表情。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思考后,刘康明白了:“他们已经饱受病痛,身为护士,我不应该一味追求治疗效果,而应该体会他们的痛苦,抚慰他们的伤痛。”
为了改进这个细节,他每天回到宿舍就拿着自己的手和同学的手做练习,经过整整一个礼拜的反复练习,他终于把自己的手劲掌握得恰到好处。直到今天,他依然不放过自己工作中的每个细节:“支援前线的任务很艰巨,这是对我的挑战,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在医疗队接管的ICU中,共有23张床位用于收治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新的一天,这些男护士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他们并不知道。但是他们坚信:冰雪总会消融,春暖花开的日子也在渐渐临近。
《德清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县域方案》发布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资贸易人洽谈会开幕。本次德洽会以“数智共建 德创未来”为主题,以“经贸合作精准洽谈、高端人才强力聚引、营商环境优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数智共建”为基底,以“线…【详细】
浙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了“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王萧萧摄 发布会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以来的…【详细】
2021浙江高考分数线公布:普通类一段线495分 二段线266分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普通类: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浙江考试微信或浙里办APP,凭准…【详细】
6月26日,航拍中国动漫博物馆。该馆通体呈白色,形似祥云。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中国动漫博物馆6月26日正式开馆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王萧萧)6月26日上午,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 据了解,中国动漫博物馆是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动画学会批准成立的“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也是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动漫之…【详细】
浙江桐庐:5G赋能促畲乡蝶变 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沈冠村,村民们靠种田养鱼就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我们村每亩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实现万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说。 稻田里的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数据。人…【详细】
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诵读活动。人民网 章勇涛摄
“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富阳启动 6月24日晚,“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启动。 作为“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的开篇首场活动,《筑梦富春·党旗下的诵读》由“初心”“奋斗”“征程”三个篇章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结合朗诵、红色话剧、歌舞等多种艺…【详细】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 “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人民网杭州6月24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庆祝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行吟山水,一湖潋滟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详细】
浙江泰顺: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下乡,助农共富裕 科技扶贫,建功立业。在浙江泰顺县,助农致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员走进泰顺田间地头,到今年已是18个春秋。科技特派员们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e联”党建联盟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