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战“疫”的“洋雷锋”(一)

【伊朗】哈米:当好社区“国际老娘舅”

2020年03月13日14:37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开栏语】

在当前这场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的战“疫”阻击战中,全国各类群防群控的战场上涌现出大批防疫急先锋的身影,其中不乏许多外国志愿者。

爱心无国界,志愿服务送真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活跃着一群“洋雷锋”。他们发挥语言优势,积极加入战“疫”中去,与当地公安民警一起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成为战“疫”一线的有力保障。

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是中外居民之家,被誉为“联合国社区”,居住在这里的外国友人超过1200人。疫情爆发后,仍有不少外国住户留在这里,因为语言不同,社区的宣传工作推进遇到了语言障碍问题。

“许多外籍居民得知情况后,年初一就纷纷微信联系我,自愿要求参加战斗,帮助社区开展工作。”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介绍,来自伊朗的哈米就是其中一位。他是社区的“国际老娘舅”,会说英语、法语、波斯语等6种语言,对所有外国住户来说是一张老面孔了。

“你是住在哪里的?测下体温,这边再登记一下,谢谢你的配合。”在担任志愿者期间,每天从下午4点到晚上12点,哈米需要在岗位坚守8个小时。他非常严肃用心,在卡口不断提醒进出的居民,要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集等。

夜深了,进社区的车越来越少,气温也越来越低。这时,志愿者们会站着聊聊天。有的人跑回车里,拿来在家里泡好的茶,一杯一杯送到同伴手中;哈米也默默地跑回社区服务中心,抱来方便面;路边小卖部的阿姨一次次送来热开水。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温暖着小区门口的寒夜。

“每年春节都要去北京,但是今年突发疫情,我选择留在义乌,在社区当志愿者帮助大家。”哈米说:“我爱人也说,能不能安排她也来帮忙,因为孩子一个人在家里需要照顾,最后决定还是我一个人出来。”

2003年开始,哈米就带着家人在义乌做生意,这里就是他的家。最近一些已经回国的朋友都很关心义乌的情况,哈米总是回复他们,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哈米的热情、友善和责任感也带动了身边的人。40余名外籍友人在他的积极发动下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为义乌的战疫增添了一抹亮色。“我会一直坚持做志愿者,直到整个疫情过去。”哈米说。(张帆)

(责编:张丽玮、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