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面向全国的热线

嘉兴8名心理“消防员”日夜守候

谢梦骑

2020年03月26日08:48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嘉兴8名心理“消防员”日夜守候

“喂,是心理援助热线吗?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助,能和我说说话吗?”凌晨3点,嘉兴市彩虹公益发展中心的办公区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中心值班的心理咨询师章云良赶紧拿起了话筒。来电的是一名湖北女大学生,由于疫情的缘故,不得不长时间窝在家里的她与父母产生了许多摩擦。电话那头的女学生情绪很激动,倾诉欲望很强,一直在抱怨父母对她管得太严。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可能是想不断为你做事情,来增加他们对自己价值的感知呢?他们在你面前可能觉得自己在老去,越来越显得不中用,心里变得没有安全感……”章云良和女学生在电话里聊了近2个小时,不知不觉天都亮了,女学生的情绪渐趋稳定,最后她也表示愿意理解父母一切行为的背后是爱,她会趁这段时间多陪陪他们。

2月12日,由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发起,面向全国征集了20家机构,免费向公众开通了一条“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嘉兴市彩虹公益发展中心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机构。中心的8名资深心理咨询师开启日夜轮值模式,守候着这条向全国发布的心理热线,24小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据悉,中心的8名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心理援助中“危机干预”的情况,这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手段。

“通俗讲我们就是心理‘消防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扑灭’来访者的过激情绪,以免他们对自己或身边的人造成不利的影响。”翻开中心的心理援助日志,当中的案例不禁让人联想起处置当时惊险的情景,有萌生轻生念头的失恋者、有曾想过逃离居所的被隔离者、有被邻居猜忌内心无助的返乡者……一些在平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刺激,在疫情的影响下或可能成为负面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有的人没有接受过心理援助,认为心理咨询师与他们对话就是给他们讲道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嘉兴市彩虹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郑亚林告诉记者,任何一个普通人,内心再怎么强大,周围的生活环境遭遇剧变,都需要有一个“树洞”一样的发泄口,倒一倒心中的痛苦。即便是很多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自己也会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

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当中,也有着不同专业领域的干预方法,除了比较常见的谈话疗法以外,还有远程催眠、音乐疗法、冥想等,根据来访者具体情况,使用适合调整情绪的方法。“心理干预的方法更多的是倾听他人,满足人情感上的需要,帮助不知道如何处理情绪的人指明宣泄的方向。”心理咨询师朱鲁敏说。

几天前,一名武汉市的医生打来电话,称疫情发生后,自己因与病患接触,不得不在家隔离,一方面担心自己被感染,另一方面看到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断地驰援武汉,心里非常内疚。她的抑郁情绪影响着她的生活,甚至高血压等病也开始犯了。彩虹公益发展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状况应该得到重视,他们用空闲的时间,为这些医务工作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案。

“很多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处于高压下,没有时间去思考工作以外的事情,但当这一切过后,他们每天从生与死面前走过,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会给部分人造成心理创伤,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郑亚林说,疫情过后是“心理危机”暴发的阶段,医务工作者为抗疫大局付出了这么多,他们有责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责编:郭扬、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