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江南、郭扬

2020年04月03日10:28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昨天烟雨蒙蒙,今天春日晴好。走进西溪湿地,各有各的味道。”

4月1日,看着周围满眼的嫩绿色,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何蕾回想前一天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交谈的情景。“总书记很喜欢湿地原生态的样子,他对西溪湿地发展历程很了解,也很有感情。”

(3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总书记一行乘电瓶车入园后,沿绿堤、福堤,一路行进一路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从2005年建成开园到现在,正好15年。我国湿地资源不少,但像西溪这样,集农耕湿地、文化湿地、城市湿地为一体的并不多见。

“柿子树、芦苇荡,总书记一下子说出西溪湿地这两大特色。”何蕾说,总书记提起的柿子树,西溪就有7000多棵,树龄最长的600多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原有的柿子树被精心保护,“一棵都不少”。还有2700多个桑基鱼塘、柿基鱼塘、竹基鱼塘,“秋芦飞雪”的芦苇丛,都被原生态地保留下来,成为游客眼中野趣天成的风景。

“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听见总书记这么说,何蕾想起了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2005年4月30日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之际发来贺信,希望杭州市“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

(西溪湿地内约68%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水体库容量约500万立方米,有“万塘揽胜”之称。人民日报记者 江南 摄)

“保护是第一位的,管理、经营、研究共同构成整体的文章。”何蕾格外有感触:“不是不开发,也不能过度开发、过度经营,湿地就该保留湿地的样子。这么多年来,西溪湿地一直在寻找保护、利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3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这几天,来西溪的游客也逐渐多了起来。一条摇橹船开过河汊,正在乘船观光的游客看到总书记,热情地向总书记打招呼,一位女游客从船上探出头:“要一起来坐船吗?”总书记同大家挥手致意,指指身边笑着说:“我很想去,就是人太多了。”

(约有150年历史的小花篮编制工艺在西溪一带十分普及。人民日报记者 江南 摄)

在深潭口附近,有一排摊位,分别展示西溪湿地文创产品和西湖龙井炒制、小花篮编织等非遗技艺。

“我正炒着茶,一抬头,看见总书记走过来。他拿起一点茶叶闻了闻,评价说,两个巴掌炒出来的茶,就是比机器炒的香。”樊生华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说,总书记轻松幽默的话语,是在鼓励大家,要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

负责驾驶电瓶车的蒋晨杰,是西溪湿地原住民,从开园起就在这里工作。听总书记讲水环境保护,“水是湿地的灵魂”,蒋晨杰感受太深了。90年代,因为大量养猪污染环境,西溪湿地的水都变黑变臭了。经过几年的治理,如今西溪已成为市民、游客共享的绿色空间。

(3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调研,了解杭州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3月31日在杭州的考察调研行程,第一站的西溪湿地,充盈着一片和谐绿意,绿在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文明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建设理念。而接下来的一站,位于西湖区云栖小镇的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则焕发着创新活力。

“戴口罩、上饭馆,看电影、看球赛。”每日互动CEO方毅一一列数,总书记来到小镇上,就从这些家常话题跟大家聊开了。“在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外的大厅里,大家围在总书记身边。看到我们在室内都戴着口罩,总书记说,这是对的,现在防控还不能够麻痹。”总书记还说起当天在西溪湿地的见闻,游客入园都要先预约,入园人数不超过游览荷载量的30%,“这也是治理水平的表现”。

(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人民日报记者 江南 摄)

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健康码,正是基于杭州城市大脑平台。方毅和300多人的公司团队,也参与了健康码的开发,加入到这场“数智防疫”的硬仗里。“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方毅说,总书记这个“金句”,让他琢磨回味了好久。

“特殊时期,总书记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备受鼓舞、信心更足。”数梦工场董事长兼CEO吴敬传,也是小镇第一批“镇民”之一。“有聪明的人脑,再开发出城市大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吴敬传说,总书记通俗易懂的话,正点到了关键上,大家听了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资料图片)

城市大脑是什么?城市大脑怎么工作?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向总书记所做的应用展示,包括“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这三大板块。城市大脑的创新成果,已被用于提升交通、街区治理、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

“运营指挥中心现场的八个显示屏,它们不仅是‘屏’,而是‘数字驾驶舱’。”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博士说,目前,已基本构建“中枢系统+部门(区县市)系统和平台+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的城市大脑核心架构,有155个数字驾驶舱、48个应用场景。像战疫关键时期推出“亲清在线”平台,就是典型的应用场景,依托城市大脑,提供从政府到企业、个人的“直通车式”在线政务服务。光是在线兑付惠企政策补贴,截至4月1日,就已为14.8万余家企业兑现补贴7.76亿多元。

(3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调研,了解杭州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城市大脑发挥作用、贡献力量,杭州成为率先实施“就医最多付一次”、率先创设“数字公园卡”的城市。杭州云栖小镇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王喆很自豪,城市大脑在小镇这片“试验田”上取得不少可喜突破。“总书记也鼓励我们,希望杭州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继续探索创新,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一走进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墙上醒目处就有这样两句话。“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吕钢锋说,总书记的这两个论断,鼓舞大家沿着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路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责编:张丽玮、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