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来了,为啥要给它编号?

唐婷

2020年07月09日09: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洪水来了,为啥要给它编号?

入汛以来,黄河、太湖、长江先后发生编号洪水,水利部多次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

可能很多人会注意到“编号洪水”这个较为陌生的词,那到底什么是编号洪水?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启动水旱灾害应急响应?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有助于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在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昆看来,对洪水进行编号向社会发布,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于提醒大家,哪些江河目前正处于洪水过程中,以提高公众防范洪水风险的意识。

“对于防汛部门来说,出现编号洪水,就意味着江河的关键站点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或其他特定值,堤防有发生险情的可能,需要加强巡堤查险,做好洪水防御相关工作。”杨昆说。

如何对洪水进行编号?具体而言,洪水编号由江河(湖泊)名称、发生洪水年份和洪水序号三部分顺序组成。例如,7月2日,三峡水库10时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每秒,此次洪水是长江2020年第一次达到编号标准的洪水,于是被编号为“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

视具体情况有不同编号标准

针对近年来各流域洪水情势发生的变化,2019年4月,水利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依据《规定》,全国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水位(流量)达到的警戒水位(流量),以及在没有该指标的情况下出现2—5年一遇洪水量级或影响当地防洪安全的水位(流量),均可定义为洪水编号标准。”杨昆指出。

随着水位逐步升高,河流、湖泊堤防可能发生险情,需加强防守的水位被称为警戒水位。

以长江洪水编号为例,《规定》明确编号范围为长江干流寸滩至大通江段。当长江洪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需进行洪水编号:上游寸滩水文站流量或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每秒;中游莲花塘水位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2.50米,冻结吴淞高程)或汉口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7.30米,冻结吴淞高程);下游九江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0.00米,冻结吴淞高程)或大通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14.40米,冻结吴淞高程)。

一旦长江出现复式洪水,当洪水再次达到编号标准且时间间隔达到48小时,需另行编号。复式洪水主要指较为罕见的洪水“叠加”现象,多由上游降雨间隔较短导致,如1998年汛期,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并与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型大洪水。

应急响应分级有助快速决断

根据水旱灾害发生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从低到高分为四级: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

“按照工作规程,每一级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都有相应的启动条件和程序,以及响应行动。”杨昆介绍,以目前所处的Ⅲ级应急响应为例,启动条件包括一个流域发生中洪水、多个流域发生小洪水、大江大河发生超警洪水、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或小型水库发生垮坝等。

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后,水利部会向相关流域、地区发出通知,通报启动响应情况,对防御工作作出安排;加强会商研判,加密水情监测和滚动预报;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赴防洪一线指导;根据汛情、险情及地方需求等,提请应急管理部做好抗洪抢险及险情处置等工作。同时,水利部门各有关单位进入应急值守状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各项工作。

在杨昆看来,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主要是通知相关部门进入应急状态,做好相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山洪灾害防御、堤防巡查和抢险技术支撑等防御工作。对公众而言,要及时关注相关预警信息发布,尽量避开危险区域,必要时服从避险转移指挥,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责编:张丽玮、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