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实毗邻党建发展文章

小村小事中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

2020年07月23日13:47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嘉兴陶庄、苏州黎里水相连、地相依、业相近、人相亲,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铺开,对于江、浙、沪交界的嘉善县陶庄镇的许多居民来说,在大大小小的日常生活事项中,都能感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近年来,两镇坚持以“毗邻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区域党建协同联动工作新模式。以党组织为纽带,依托资源互补优势,凝聚党组织和党员合力,联动开展党建联建和实事项目合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效促进了江浙两地优势资源互补共用,实现毗邻村之间同频共振、互动双赢。

共搭机制,强化顶层设计

坚持党建引领,找准陶庄、黎里两镇党建联建工作着力点,联合谋划顶层设计,共搭毗邻党建“机制轨迹”。2019年7月,在陶庄镇牵头下,陶庄、黎里首次会师,共同举办江浙毗邻地区党建生态志愿联盟成立活动,拉开了两镇联席共商的帷幕。两镇联合牵头,定期召开党建生态联盟互学共建推进会、毗邻村座谈会、党建沙龙等联席会议,营造互学共建的良好氛围。

2019年12月,嘉善·吴江毗邻一体化党建阵地共建共享合作仪式在陶庄镇翔胜村举行,共同推出翔胜村河泥甸港张鹤鸣事迹陈列室、汾湖村抗战历史纪念馆、黎里古镇区域党建工作站等两地7处共享阵地。两地积极开展两省干部互派互挂活动,2019年,陶庄镇与吴江区黎里镇、同里镇、江陵街道共相互派驻6批次19位村(社区)干部开展挂职锻炼,进一步拓宽两地干部工作思路,强化实战经验,助推两地一线攻坚工作的开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去年,翔胜村和史北村举办了史北·翔胜一家亲首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交流会,在会上共谋两村共辖的西菜花荡的治理,推出了“联合河长制”,明确规定,每逢单月,由翔胜村打捞水葫芦,史北村监督,双月则反之。自此以后,西菜花荡的治理再也没有出现“扯皮”现象。双方还在各个方面取长补短,争相创建优美庭院,西菜花荡两岸比以往更加干净整洁,令人心旷神怡。翔胜村和史北村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联手制定针对西菜花荡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积极推进发展“绿色农业+文旅休闲”的旅游业,着力将其打造成西塘古镇与黎里古镇之间的又一美丽景点。

共享资源,强化联动治理

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点的陶庄镇是江苏进入嘉善的“北大门”,今年疫情期间,陶庄镇在平黎公路省际入口设立检查卡点,充分发挥嘉善·吴江毗邻党建志愿服务力量,成立毗邻村联合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强化两地信息共享,共巡共防守护“一家亲”,确保毗邻区域人员的健康平安。

在陶庄镇湖滨村南浜“红茶坊”内,展示着江浙红色代办小分队队员的风采,这个小分队由陶庄镇湖滨村和黎里镇汾湖湾村的村干部组成,一共有4名成员,主要负责医疗报销、社保等政策咨询。

沈郁是湖滨村的组织委员,也是4名红色代办员之一。湖滨村和汾湖湾村是跨省邻村,中间只隔着一条汾湖。他们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在湖对岸工作,有时会涉及到一些跨省的业务办理。在以前,湖滨村和汾湖湾村几乎没什么交流,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两村间的互动越来越多,自成立红色代办小分队后,彼此间的联系就更密切了。“现在想要了解对方的一些政策,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搞定了,以前都不知道要找谁、问谁。”沈郁说。

这样一支江浙红色代办小分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村民办理日常便民事务更方便了。接下来,湖滨村还将在“红茶坊”内设立常规服务时间,由老党员驻守,收集村民的相关问题,及时解答、反馈。

共谋实事,强化惠民效应

围绕“服务民生、共谋发展”为目标,陶庄镇与黎里镇以民生实事毗邻共推为出发点,探索便民惠民富民新路径。长期以来,陶庄镇汾湖村和黎里镇雄峰村两地人员来往密切,汾湖村的很多村民都在雄峰村上班,尤以尤家港地段为密集区,但日常出行过程中受制于该地区界河限制,无路可行,往往要绕很大一个圈才能达到对岸。通往雄峰村的唯一通道是一座简易小桥。小桥偏居一隅,虽经过了几次翻修,但桥面依然十分狭窄简陋,只能容一辆电动自行车通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汾湖村就想要在两村之间重新修建一座桥,但由于与雄峰村沟通不顺畅,造桥之事一拖再拖,似乎陷入了僵局。然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让这个“历史难题”出现了转机。

吴全珍是汾湖村的党委委员,也是这个村的老村民。“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我们和雄峰村的联系越来越多了,去年,我们把造桥一事又提上了重点议程。”吴全珍说。在两镇的牵头下,通过毗邻党建等活动,汾湖村党委和雄峰村党总支多次沟通、充分协商,最终就造桥一事达成了一致意见。目前,桥梁的设计人员已经进行了实地踏勘,汾湖村村民多年的梦想即将照进现实。(戴艳丽)

(责编:张丽玮、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