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新生换民心

高品质迈入大都市新区,杭州余杭以“旧改”促城市更新

葛晓路

2020年11月26日14:07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题:乐享新生换民心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点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对于改善小区居民居住条件以及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擦亮杭州“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底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买房不搬家,老房一天一个样,转眼变新房。”说起老旧小区改造,余杭临平街道梅堰小区居民李大伯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杭州,像李大伯这样的老旧小区改造受益者还有许许多多。旧改推动了老百姓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转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事实上,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更是一项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级的系统工程。

“老旧小区改造可以促进城市风貌提升,展现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建委、市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动老旧小区功能完善、空间挖潜和服务提升,努力打造“六有”宜居小区。

以“心”焕“新” 未来社区布景“老旧小区”

余杭区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旧改”被纳入2020年余杭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余杭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125个老旧小区的综合提升改造,涉及面积近171万平方米。今年,余杭计划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65个,改造面积94万方,惠及居民1万余户。其中,列入杭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为22个小区,目前均已完工。自2019年启动旧改工作以来,余杭区按照“保笼全部拆除,电梯成片加装,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的要求,加快推进旧改工作,已逐步探索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余杭模式、余杭标准,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

老旧小区目前很多功能配套都不完善,通过提升改造这些短板都将得到提升。如何更进一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未来社区的场景,余杭区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是通过改造和重建的形式进行。”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五常街道油田留下小区项目充分挖掘油田小区原为中石油浙江石油勘探处福利分房的历史记忆,利用石油人“三老四严”“铁人精神”的文化共识,提出以“忆往昔,燃情岁月,看今朝,福满油田”为主题的设计理念,形成贯穿小区的设计语言,同时布置“二园六福”,即油乐园、万福园和敬业福地、和谐福地、全家福地、友善福地、爱国福地和富强福地,打造小区文化节点公园,提供邻里沟通交流空间。

临平街道梅堰小区通过保留小区水塔、老树、五瓣梅等记忆元素,打造社区文化体验空间,同时制定邻里积分机制,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平台,打造邻里互助共同体。

这些都是未来社区九大场景之一——未来邻里场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生动展现。“在旧改中,注重营造小区特色文化,通过挖掘小区的发展历史、地域特点、特色建筑、文化共识等元素,为公共空间确定文化艺术,形成贯穿小区的设计语言,塑造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增加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余杭区在旧改中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营造健康生活氛围。一个个未来健康场景,呼之欲出。

油田留下小区在提升改造中,对闲置公共建筑外在形象和内部功能重新进行统筹规划,一个集阳光老人家、老年助餐点、日间照料中心于一体的社区配套用房即将亮相。

良渚街道花苑新村改造项目以“老龄友好”为理念,将约570平方米的废置车库改建成居家养老中心,让老年人住有所养、老有所乐。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区在旧改中为缓解幼托难痛点,通过引入课外教育机构、提供图书学习场所等方式营造尊重教育的小区氛围。临平街道将原农林集团办公楼改造为梅堰社区邻里中心,植入托幼服务、亲子学堂、亲子活动等功能。

另外,未来社区的治理场景也出现在了余杭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中。河畔新村以智慧管理为创新点,紧密结合智慧安防“1+3+X”要求,在小区主出入口设置车行、人行道闸,通过车辆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智能化设施对人员进行管控,实现小区封闭管理,同时建设社区数字治理平台,通过将安防、交通等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在油田留下小区,街道、社区两级成立治理中心,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对物业经理设置KPI考核。根据物业经理所管理的物业项目得分情况,按考核比例形成物业经理个人积分,年终根据考核细则,对老旧小区物业经理予以奖励,激励完善老旧小区管理。梅堰小区引进品牌物业保障长效管理,为老旧小区带来了新气象。专业保安代替了原来的老门卫,增加了保洁团队与专职管家客服,居民们的生活体验迅速提升。

“接下来,余杭将继续在旧改方面加大力度,补齐现有民生短板,在提升改造中融入更多未来社区场景,推动改造设施和完善服务相结合,以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商”促“管” 居民主体参与小区“共建”

看到小区下水管、屋顶渗漏以及外立面粉刷都进行了提升改造,余杭梅堰小区的居民罗大妈高兴地说:“小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在旧改中都一一得到了解决,真是太好了。”从效果看,老旧小区改造改到了居民心坎里。

事实上,这与余杭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始终坚持以居民为主体,调动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全过程,以“商”促“管”,实现共谋、共建、共享息息相关。

梅堰小区采用“小区圆桌会”“五瓣梅”等民主协商居民议事机制,协调沟通,上传下达,有效推进项目实施。旧改指挥部中设立4个群众工作组,70余名党员干部放弃休息,进行入户政策宣传、测量评估、改造签约等工作,签约率达到100%。同时指挥部还邀请一批懂工程管理的热心居民参与到小区改建,成立小区“共建办”,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河畔新村为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聘任7名河畔新村老旧小区改造清廉监督员,组成一支由业主代表、老专家等组成的清廉监督小组,对项目进度计划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严把项目工程关、质量关、安全关,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放心工程。

油田留下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设置网格长,负责沟通对接收集居民意见,定时开展圆桌座谈会;同时社区组织居民成立业委会,由热心居民代表组成,协助网格长开展居民民意收集工作,他们是社区居民民意输出的第一道口子。与此同时,油田小区的热心居民代表从最初的方案阶段就开始介入,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更是自发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安全文明施工小组以及居民矛盾协调小组,对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极大的助力,真正实现了居民全程参与。

“协调和落实居民的需求,可以保障改造成果,有效提升民生福祉。”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余杭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居民参与机制,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构建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以“点”带“面” 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眼下,余杭老旧小区改造正在有序推进中。

临平街道梅堰小区、东湖街道超峰小区、塘栖镇2020年改造项目、余杭街道2020年改造项目、南苑街道河畔新村等多个项目均已进入改造扫尾阶段。其中,南苑街道河畔新村32个单元全部签约同意加装电梯,28个单元已完成电梯加装;东湖街道超峰小区,8个单元已全部完成电梯加装,正在调试中,室外环境工程已基本完工;余杭街道宝塔公寓,完成拆除防盗窗雨棚花架和墙面基层处理15幢,完成房屋立面整治14幢。

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督促各镇街对照年度目标任务,紧扣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加快老旧小区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确保在11月底前完成35万方老旧小区改造年度任务。同时,会同区大督查考评办对进度缓慢、严重滞后的镇街开展项目督查服务指导工作,合力推动项目进程。

不仅如此,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全域性工作,需要‘由点到面’,兼顾区域环境的均衡性、普惠性,使得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更具针对性、必要性,为整个区域生活环境提升带来均衡性、普惠性。”

临平街道梅堰小区的居民已享受到区域协同发展的福利。该小区作为余杭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首个开工的试点项目,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拆除街道内C、D级危房及老旧建筑,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打造11个集运动休闲、文化赏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这样一来,不仅小区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周边也发生了大变化,居民茶余饭后的活动范围更广了,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入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余杭区将继续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政府愿景、居民意愿转化为现实,以高质量发展的姿态全力建设高品质大都市新区。

(责编:王萧萧、康梦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