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盛景 静待花开

杭州高水平建设“数智杭州·宜居天堂”

郑晖

2021年06月25日08:59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题:江南盛景 静待花开

  时和岁稔,物阜民安。

  在杭州,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被镌刻进新的发展蓝图,淬炼成发展的逻辑内核;每一项改革的尺寸之功,都回应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这些向往和期待,以及实现它们的努力,融汇成这个时代的洪钟大吕。

  去年年底,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鼓点激越,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未来杭州的蓝图凝练成了八个字——“数智杭州·宜居天堂”。

  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浙江被赋予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次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省会城市担当,努力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更好发挥头雁作用。

  杭州将坚决扛起省会城市担当,努力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更好发挥头雁作用,回应“示范什么”“如何示范”的时代之问。

  “数智”起钱塘

  产业与生活互通互融

  数字,是城市治理的密码。今年数字化改革的持续深化,让杭州成为一座数字系统治理之城。

  在杭州,不需要跑现场,不需要繁琐流程,各级政府的惠企资金,一键兑现,“秒到账”。这个企业纷纷点赞的平台,便是“亲清在线”。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杭州率先建立“亲清在线”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开启了惠企政策精准推动、补贴资金实时到账的先河。今年春节前,杭州为计划留杭过年的外地员工发放每人1000元“在杭大红包”,共有80多万人领取了红包,年后有超过2.8万人主动退还了补贴。截至3月22日上午,“亲清在线”累计上线政策340条,兑付企业318364家,累计兑付金额94亿元。

  城市大脑风生水起,同样离不开“数字政府”的牵引。

  一批多跨协同场景,在各领域各层面发挥着数字化改革的力量:“民呼我为”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民生实事监督”代表意见建议“秒”达职能部门,确保民生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智慧组工2.0”迭代升级,完善机制,打造人才招引、服务、治理的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数字化改革,改革是核心,不是简单地把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而要实现流程再造、机制重构、制度重塑。”市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一座会思考的城市,使提供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务成为可能。

  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办社保、开公司、摇车牌、取公积金、预约挂号……今年初,杭州“城市大脑”数字界面亮相,38个应用场景,把“城市大脑”打包装进市民手机,数字生活的便利无处不在。今年4月,迭代升级的城市大脑,聚焦六个方面打造标志性成果。

  如果说城市大脑是“治理之脑”,那么今年3月亮相的“产业大脑”,便是杭州的“发展之脑”,要实现的就是数字赋能经济发展。

  春风动力高端动力装备未来工厂内,“工厂大脑”实时掌控生产车间内160多个作业单元协同调度,以及200多家核心供应商部件监测和2小时生产所需物料直供;“老板厨房电器未来工厂”以1个数据中心+N个协作平台,建成行业首个智慧“无人工厂”;“迅犀服装未来工厂”(“犀牛智造工厂”)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集约型供应链网络及数字化柔性智造,实现按需开发、按需生产……作为“产业大脑”的一个具象,“未来工厂”越来越多地被杭州工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仔细勾勒描摹。

  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挺起了一座城市的脊梁。在“数智杭州”道路上,产业与城市正在寻找新的共振。

  “宜居”在“天堂”

  市民和城市美美与共

  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美美与共。19载追寻“美丽杭州”,在新时代的沃土里正开出更绚烂的花——

  桐庐3.2万吨存量飞灰场变身“绿地毯”;富阳造纸产业15年转型腾退画上句号,昔日“一纸江南”华丽转身;“生态+创新要素”“生态+高端元素”,新使命激发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的绿色新动能……破而后立,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晓喻新生,必有心怀万里的格局。

  美好生活,美在绿水青山,美在古风遗韵,更美在时代风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步入“十四五”的杭州正逐渐“把城市融入大自然”。

  新时代美丽杭州的鲜明标识是什么?6月4日,2021年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推进会,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打造“湿地水城·大美杭州”,让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成为锦绣实景。而“杭州·生态智卫”大场景的发布,则以数字赋能新时代美丽杭州的建设,积极构建“大生态”智治体系。

  “宜居”,不仅在环境,更在于生活。

  4月,杭州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全国城市案例中也极为鲜见的区划调整。

  “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核心,是对行政体制、管理方式、资源配置进行根本性全局性变革。”在区划调整实施动员大会深刻指出。

  在这场表面看起来是地理边界变更的区划调整背后,是牵涉着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是制度和规则的深层次变革,是资源和要素配置方式的系统性重塑,理想目标是实现没有人受损、所有人受益的“帕累托最优”。

  大到区划调整,小到“第一朵花开”,杭州的“宜居”更在于她把努力倾听、把共治共建共享融入日常。

  困扰滨河公寓居民们多年的水管老化问题解决了,还惠及联锦公寓、嘉汇公寓近500户居民;杭州市特殊儿童家长学堂开讲,线上线下同步开启“第一节课”;在萧山区盈丰街道佳丰北苑小区,底层商铺开设的餐馆油烟味不见了,居民的笑容回来了;正有燃眉之急的临安职工冯永春,陆续收到“春风行动”应急救助金和社会各界的捐款……“民呼我为”让杭州人人可“呼”,件件有“为”,提升的是城市温度,改善的是民生福祉,获得的是民意民心。

  从“善于倾听”向“心手相应”“心灵感应”,从共议共建共享,到同心同向同行,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杭州共同成长。

  筹备亚运会

  赛事与发展携手并进

  2022年,我们要向世界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杭州?

  从2015年获得亚运会承办权的那一刻起,杭州一直在努力准备,用最好的模样迎接四海宾朋。

  富春江畔,亚运射击射箭现代五项馆与山水共脉动;走进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智能亚运”的生动图景已然展现在眼前……作为亚运会主要“战场”的各个比赛场馆建设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市域范围内43个竞赛场馆,有31个在3月份已实现竣工,其余场馆在年底前竣工。

  “亚运城市行动”让“高大上”的未来场景近在眼前,也让市民群众的“小确幸”触手可及——

  杭州地铁16号开通以来,这条线路已经成了不少临安和杭州主城区上班族的首选通勤方式;杭州的绿道建设,在注入更多亚运、健身、文化、休闲的元素后,如今已基本实现主城区范围5分钟步行可达绿道网;老小区改造中注重社区微绿道和各类体育设施的建设配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锻炼更方便……

  作为一项统领性的行动,亚运城市行动体现了亚运筹办与城市发展的一体推进、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互促共进。一步步修复城市不足、完善城市功能,一步步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城市形态,让生活在杭州的1000多万市民一起参与,共同见证这座城市能级的不断提升。

  远山近岑,切换的只是视角,一脉相承的是鸿图。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央点名,浙江承诺。又一次站在了城市变革与发展关键节点上的杭州,肩负新探索使命,在破立之间率先破题,发挥头雁作用,续写“八八战略”篇章,在递进跃升中联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步步把诗和远方变为人间烟火,把星辰大海变为脚下通途。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