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一字之变 “汽”宇轩昂

陈浩

2021年06月28日15:5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熟悉合肥的人,对这8个字不会陌生。这是当地对重点发展的战新产业的概括。不过,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人们恍然发现,合肥的官方表述变成了“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用“汽”取代“器”,一字之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今年4月,蔚来第10万辆量产车在合肥下线,创下同业最快纪录。人民网 李希蒙摄

  为何要变?

  “芯屏汽合”的首次亮相,是在2020年末。

  当年12月29日,合肥市委全委会通过《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芯屏汽合”“集终生智”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对于用“汽”取代“器”的原因,合肥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市里在对“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作规划时,重点考虑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哪些产业符合发展趋势;二是哪些产业合肥具备比较优势。“两者一结合,汽车就脱颖而出了。”

  他说,汽车产业链条长,狭义上包括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广义上则涵盖钢铁、电子、纺织等上游,以及物流、金融、保险等下游。发展汽车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牵引性大、支撑力强。

  江淮汽车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吊装发动机。人民网 王锐摄

  从合肥自身来讲,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我国汽车业版图中,尤其是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合肥占据着重要席位。

  2020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合肥汽车产量58.63万辆,同比增长30.5%,为全省汽车年产量重回百万辆大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考虑,最终把汽车产业确定为‘十四五’时期支撑全市发展的产业之一。”上述负责人说。

  合肥在汽车业更进一步的雄心,早有端倪。

  合肥市经信局、合肥市投促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到2025年,合肥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5000亿元。

  去年,合肥更是喊出了“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

  “之前的‘器’,比较笼统,指的是装备制造和机器人等产业,现在的‘汽’则指向清晰。”观察人士指出,一字之变的背后,是合肥对产业地标的进一步明确,这既体现了一种信心,也表明了发展的决心。

  去年,全省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运行线在合肥开通。人民网 王晓飞摄

  优势何在?

  从历史上来看,与长春、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相比,合肥汽车工业并不突出。但眼下,它的追赶势头,有目共睹。

  在业内人士看来,合肥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词。

  一是“久”。

  1968年,一辆2.5吨的载重货车在位于合肥的江淮汽车制造厂诞生,实现了安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此后的50多年间,这家历史悠久的车企从专注商用车领域到兼营乘用车,从做好燃油车到发力新能源,成为我国自主品牌车企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是“全”。

  合肥拥有完善的汽车全产业链,既有江淮、安凯、蔚来、奇瑞(新能源)、长安等5家各具特长的整车厂商,也有200多家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商用车和乘用车、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均有不俗表现。此外,近年来,合肥大力培育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土壤”。去年,全省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运行线在合肥开通。

  三是“新”。

  客观地说,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合肥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圈内,这里是当仁不让的“高地”。目前,合肥集聚产业链重点企业120余家,形成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2020年全市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6.5%。

  其中,本土车企江淮汽车是较早扎根新能源领域的自主品牌,2007年至2020年底,已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超17万辆;近年来将总部、生产基地落户合肥的蔚来汽车,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跑企业。今年4月,蔚来第10万辆量产车在合肥下线,创下同业最快纪录。

  位于合肥的国轩高科是国内锂电池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国轩高科供图

  此外,不久前,与江淮汽车在合肥设立合资公司的大众汽车宣布,要把合肥打造成为大众新能源汽车中国总部和基地。

  “新”还有另外一层解读,即“创新”。3年前,位于合肥的蔚来先进智造基地,诞生了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全铝车身架构,其铝材使用比例高达96.4%,领跑全行业。同样是在这里,喷涂、冲压实现了无人化,焊装整体自动化率达97.5%。

  当然,上述优势之外,省、市党委政府全力支持更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公开报道显示,今后几年,安徽省将重点支持合肥构建新能源汽车核心发展区。而在合肥市去年正式启动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中,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跻身12个重点产业链之一。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说,2000年以前是积淀期,本世纪的前十几年是快速发展期,那么,当下,合肥的汽车产业正步入加速发展阶段。”业内人士如是分析。

  路在何方?

  目标已然敲定,但征途注定充满挑战。

  对于拥有一定汽车工业基础的城市而言,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已成为共识。同时,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正涌入这条“赛道”。在市场增量有限的背景下,如何突出重围,无不考验着“参赛者”的智慧。

  上述合肥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当前,合肥正不断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强化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壮大培育本土企业的同时,持续招大引强。

  在颇为关键的招商引资中,合肥既关注整车产能,更把目光锁定在核心零部件企业上。

  安凯客车批量出口发车仪式。安凯客车供图

  “拿新能源汽车来说,虽然我们拥有国轩高科等一批优质关键零部件企业,但我们依然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去寻找细分领域的企业。”该负责人表示,合肥不会一味地追求产能外溢,因为“红海市场”的竞争已十分激烈。

  他说:“我们更倾向于引进引领产业发展的项目,并将其与合肥的创新优势及产业基础相结合,挖掘‘引爆点’,做行业和国家的增量。”

  今年一季度,合肥汽车工业交出了一份“汽”宇轩昂的成绩单:全市汽车整车产量18.68万辆,同比增长95.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47万辆,同比增长365%,再创历史新高。

  而未来,叠加了多重利好的合肥汽车产业,显然更加令人期待。合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2021年全市汽车整车产量75万辆,全产业链产值1500亿元,同比增长46%。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