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我的亞運故事(87)

俞友金:小小貝雕郵票 方寸之間展示亞運風採

陳陸洵
2023年09月09日17:31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視頻拍攝:陳陸洵、嘉善縣傳媒中心

“為了做今年杭州亞運會的貝雕郵票,我從2022年剛開年就著手設計、制作,到現在已經設計出4套亞運會相關的貝雕郵票。”俞友金說。

俞友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貝雕傳承人,也是貝雕郵票的創始人。作為土生土長的浙江嘉善西塘人,俞友金對於貝殼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俞友金正在雕刻。人民網 陳陸洵攝

俞友金正在雕刻。人民網 陳陸洵攝

2000年,他開始嘗試貝雕設計,並將設計好的貝雕圖案拿到加工廠生產,銷路特別好,不少廠家紛紛仿制。2005年,為了完成自己的“貝雕夢”,他從任教了30年的學校申請離崗退養,潛心鑽研貝雕技藝,逐漸成為貝雕藝術領域的“頂流”。

“我做貝雕郵票的貝殼都是淡水貝,這是我們江南水鄉特有的貝殼。”俞友金表示,貝雕用的貝殼,分為海水貝和淡水貝,為了能夠更好地凸顯“江南水鄉”的風採,他特意選用了淡水貝來雕刻。

選料、刻制、打磨、拋光……俞友金現場向人民網浙江頻道展示了如何制作一枚貝雕郵票。

俞友金為杭州亞運會設計的紀念郵票。嘉善縣傳媒中心供圖

俞友金為杭州亞運會設計的紀念郵票。嘉善縣傳媒中心供圖

“貝殼是天然材質,任何一步失誤,就會‘前功盡棄’。”俞友金說。小小的貝雕郵票,放在手心盡顯水韻江南。要在長5厘米、寬3厘米、厚僅3毫米的貝殼片上刻畫出杭州西湖、亞運會吉祥物、會徽等圖案,實屬不易。

2010年到2023年,俞友金與亞運會的故事已經書寫了13年。2010年廣州亞運會時,俞友金受邀制作了兩枚貝雕郵票。而今,他制作的貝雕郵票又成為了杭州亞運會特許商品,銷往世界各地。

俞友金接受人民網浙江頻道採訪。人民網 陳陸洵攝

俞友金接受人民網浙江頻道採訪。人民網 陳陸洵攝

“今年的亞運會是在我們‘家門口’舉辦的盛會,我希望能夠借助杭州亞運會這個機會,把我們水鄉的韻味,傳遞到世界各地。”俞友金說。

往期回顧:

我的亞運故事(86)︱趙丹:全力保障亞運會物資高效通關

我的亞運故事(85)︱姚兔兒:詩話亞運 湖光山色顯韻味

我的亞運故事(84)︱遲宏斌:全力做好杭州亞運會物流保障

我的亞運故事(83)︱馮蕊:整裝待發 以最好的狀態迎接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82)︱吳蘭:全方位防護 打造亞運會馬屬動物“無疫區”

我的亞運故事(81)︱章勇:提升執裁水平 全力保障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80)︱徐延飛:從散打冠軍到特警“槍王” 換個身份護航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79)︱宋海燕:亞運航班機長遨游萬米高空 接送四海旅客

我的亞運故事(78)︱黃小明:為亞運健兒的榮耀時刻錦上添花

我的亞運故事(77)︱周波:亞殘運會獎牌“桂子”誕生記

我的亞運故事(76)︱鄔家寧:錯峰建設,保障杭州亞運會順利召開

我的亞運故事(75)︱宋懋璗:從亞殘冠軍到亞運志願者 熱愛未曾離開

我的亞運故事(74)︱鐘萍:“鐵騎”護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73)︱殷超:日行2萬步 保障亞運暢通無“堵”

我的亞運故事(72)︱盧蕾:“一館一案” 全力護航亞運通信

我的亞運故事(71)︱張澎萱:亞運頒獎禮儀訓練“細到指尖”

我的亞運故事(70)︱宣學君:亞運會史上首套動態體育圖標這樣“出爐”

我的亞運故事(69)︱王麗琴:非遺助力,為杭州亞運“點燈”

我的亞運故事(68)︱周穎:全民健身氛圍濃 在運動中迎接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67)︱彭清林:“跳橋救人小哥”解鎖新身份

我的亞運故事(66)︱應海鬆 林飛飛:“帆船夫妻”攜手助推象山成為“帆船之城”

我的亞運故事(65)︱劉祖瑋:非遺礬塑迎非凡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64)︱梅惠華:全身心投入亞運會競賽事項籌備

我的亞運故事(63)︱王俏璐:鄉村教師為亞運“起舞”

我的亞運故事(62)︱郭琳琅:為杭州亞運會做好金融保障工作

我的亞運故事(61)︱錢詩學:綠茵已就位 靜待選手揮杆角逐

我的亞運故事(60)︱伍佳惠:從專業運動員到亞運會裁判 秉持初心不斷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59)︱曹向榮:助殘無礙 我的青春不止49.3℃

我的亞運故事(58)︱郭錦涌:用“詩情之筆”為杭州亞運會“上色”

我的亞運故事(57)︱陶燾:從“鐵三”運動員到亞運會裁判員

我的亞運故事(56)︱李順根:精雕細刻 喜迎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55)︱高爾偉:保障亞運污水排放的地下管網“體檢師”

我的亞運故事(54)︱寧珍:“藝”起迎亞運 全民舞起來

我的亞運故事(53)︱朱哲恆:為運動員日常訓練做好保障

我的亞運故事(52)︱方明:以優質志願服務為亞運添彩

我的亞運故事(51)︱乃萬:用音樂為亞運喝彩

我的亞運故事㊿︱施珍:非遺傳承人以青瓷“邂逅”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㊾︱厲柏海:“敲”出亞運別樣風採

我的亞運故事㊽︱蔡珂:用郵票“書寫”一本亞運史

我的亞運故事㊼︱余鐵城:護航亞運 展杭州大學生風採

我的亞運故事㊻︱林鬆鬆:是機遇也是挑戰 拼盡全力保障住宿

我的亞運故事㊺︱袁明坤:構筑“無死角”網絡安防 為亞運鑄起“數字盾牌”

我的亞運故事㊹︱袁由敏:錢塘“潮涌”匯聚亞運激情

我的亞運故事㊸︱楊潔:杭州亞運會生日花束這樣誕生

我的亞運故事㊷︱鄭凡:以金融力量助力亞運龍舟“千帆競渡”

我的亞運故事㊶︱沈振霖:著手細節 確保亞運比賽順利

我的亞運故事㊵︱婁雨風:巧用“數字化” 為亞運保障工作提質增效

我的亞運故事㊴︱胡傳剛:用心甄選 全力做好亞運餐飲服務

我的亞運故事㊳︱胡明耀:聽聲辨位 在黑暗中追尋“亞運之光”

我的亞運故事㊲︱呂鋒:歡迎亞運會參賽運動員“回家”

我的亞運故事㊱︱胡彥鎧:來自杭州亞運村建設單位的一封回信

我的亞運故事㉟︱沈國正:為來杭外籍友人提供“最優”網絡保障

我的亞運故事㉞︱楊雲浩:方寸之間,展現“江南憶”風採

我的亞運故事㉝︱漏梁波:“智慧停車”助力亞運期間智能出行

我的亞運故事㉜︱陳佳瑩:從G20到亞運會 西湖女子巡邏隊逐光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㉛︱季敏鈺:用話筒傳遞“亞運好聲音”

我的亞運故事㉚︱毛董萊:“手語姐姐”用雙手為亞運加油

我的亞運故事㉙︱劉品源:從退伍“老兵”到亞運會升旗手

我的亞運故事㉘︱林芳如:“大蓮花”的網絡保障員

我的亞運故事㉗︱錢高潮:“雕”出精彩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㉖︱裴旭東:老場館煥發“新活力”

我的亞運故事㉕︱陳滿良:“水邊書記”護航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㉔︱羅欣:從“運動員”到“教練” 為孩子種下“亞運種子”

我的亞運故事㉓︱張文:亞運“三小隻”誕生記

我的亞運故事㉒︱王一安:讓亞運會志願者培訓用上“黑科技”

我的亞運故事㉑︱周珍:智能場館裡的人工管家

我的亞運故事⑳︱邱峻熙:做好亞運會的“小主人”

我的亞運故事⑲︱易苗軍:全力以赴 確保賽事萬無一失

我的亞運故事⑱︱丁露赟:講述西湖故事 詮釋杭州韻味

我的亞運故事⑰︱鄭紅梅:“數字化”+“機械化” “紅旗班”高效保障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⑯︱章俊杰:講述亞運會獎牌“湖山”“誕生記”

我的亞運故事⑮︱徐文斌:用專業守護亞運賽場

我的亞運故事⑭︱程穎:讓亞運聲音傳到世界各地

我的亞運故事⑬︱蔡偉:以刀為筆 刻畫屬於杭州的亞運記憶

我的亞運故事⑫︱李怡文:助力亞運 全力守護平安賽事

我的亞運故事⑪︱朱小煒:讓玉樹孩子赴一場“亞運之約”

我的亞運故事⑩︱王呈鷺:採火使者聚青春之光燃亞運薪火

我的亞運故事⑨︱印詠梅:“武林大媽”技能滿滿迎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⑧︱張雪根:百份報紙“講述”中國百年體育史

我的亞運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語小課堂為好客杭州“打call”

我的亞運故事⑥︱沈鑫輝:一磚一瓦筑夢“家門口”的亞運會

我的亞運故事⑤︱王昀:亞運火炬“薪火”背后的故事

我的亞運故事④︱徐小兵:用熱愛支撐起另一段體育人生

我的亞運故事③︱倪飏:護航亞運的“零碳”工程師

我的亞運故事②︱施依露:微笑點亮亞運航班服務窗口

我的亞運故事①︱吳海燕:妙手丹心織就亞運“雲舒霞卷”

(責編:陳陸洵、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