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百姓小事当成大事做实做好

——百个“红色堡垒”晒党建系列(1)

邓亮、郑晨、王思、李碧华

2021年02月03日08:43  来源:衢州日报
 
原标题:把百姓小事当成大事做实做好

堡垒名片

衢州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中共衢县支部旧址,位于衢州市区棋杆巷18号,隶属柯城区府山街道县学街社区,1993年被列为衢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6年12月,中共党员吕雄来到衢州着手组建共产党组织,先后发展华月峰、周石华、程本一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衢县支部成立,后更名为“中共衢州独立支部”。党的支部会议和核心成员会议都在棋杆巷18号(原6号)周石华家中进行。独立支部在衢州组织了一系列工农群众运动,在衢州地区影响深远。

党建故事

1月29日上午,记者穿过喧嚣闹市来到棋杆巷18号,眼前是一座白墙黑瓦的旧民宅,墙边立着一块青石碑,上面刻着“中共衢县支部旧址”。

“这是衢江之畔一支革命火炬,衢州地区革命之火从此处点燃,引向三衢大地……”县学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杨凌莹作为讲解员,正站在党史长廊前声情并茂地向游客讲解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

2018年,在衢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帮助下,县学街社区打造了这条全长约60米的党史长廊,内容涉及衢县支部建立、衢州党组织发展、衢州保卫战、衢州六烈士血洒黎明、衢州解放等,成为各级党组织“缅怀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的重要活动点,至今已接待400余批次、约1.5万名党员。

绕过长廊,记者遇见75岁的老党员黎银凤正在沿街巡逻,她手里拿个播放疫情防范提醒的小喇叭,从早上8点半开始,已经巡逻了两个小时,围着整个辖区走了好几圈。

县学街社区主任郑小莲说,为了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社区通过“红手印”志愿服务建起一支行走的“红色力量”,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和党组织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共同构建独具特色的社区基层党建示范点。

县学街社区地处老城区,老年人多、老房子多、物业管理问题多。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社区探索打造了“红手印”工作机制的升级版——用党徽点亮文明角。把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摸排搜集到的、一时难以根治而群众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打包,再通过党支部、党员认领“公益项目”,一一加以攻克。

一时间应者如潮。衢报传媒集团第六党支部认领的敬老文明灯,点亮了黑漆漆的小巷子;市人大机关第一党支部认领的文明椅,让群众有了休憩之地;还有“文明扶手”“便民晾衣架”等各种认领项目,在县学街辖区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革命传统在新时代被赋予新意义,但服务人民的初心永不变,把群众关心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做,并努力做实做好,这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郑小莲说。

堡垒宣言

传承红色基因,突出城市基层党建特色,凝聚党员力量为老百姓办实事。

(责编:郭扬、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