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产业强村富民

——百个“红色堡垒”晒党建系列(3)

胡巩民、吴勇仙、吴迪、刘青

2021年02月09日08:20  来源:衢州日报
 
原标题:培育特色产业强村富民

堡垒名片

浙江衢州常山西源革命纪念馆,又称闽浙赣皖土地革命战争浙西纪念馆,坐落在常山县新昌乡西源村(湖坑)1号,是浙西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史料最全的综合性革命纪念馆。展馆占地面积2972平方米,共分为1个外厅、1个序厅和4个展区。第一展区主要讲述闽浙赣根据地的形成和浙西革命斗争的开展;第二展区讲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占闽浙赣皖;第三展区讲述皖浙赣革命之火燎原浙西;第四展区是党史人物介绍。

党建故事

2月2日下午,我们驱车到常山西源革命纪念馆。芙蓉水库一库清水,宛若一条绿色飘带在崇山峻岭间铺陈。四周山峦叠翠,林木茂密。进入西源村,眼前是一片红色的海洋,一组组反映红军战士战斗生活的红色雕塑、一条条书写红色标语的横幅、一面面象征着中国工农红军军旗的红旗,一直延伸到常山西源革命纪念馆。

“全村有1000余人在外务工和创业,村里准备利用200余亩闲置土地做大西源红薯干产业。”西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祖庆相告,村里正在实施总投资近500万元的“山里有山、薯不胜薯”项目,准备新建一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厂房生产西源红薯干,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西源村民种植红薯、制作红薯干有上百年历史,尤以村委汪建科独创的“二晒(干)二回(软)”红薯干制作工艺见长,全村有70多户农户购置了炭火烘干机,红薯干年产量最高达5万公斤。

“红薯干与西源村有很深的红色情缘。”汪祖庆介绍,1936年,董日钟、温典云等同志在西源建立“西源红军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国民党反动派为此对千里岗山脉红军进行“清乡围剿”,红军战士怀揣群众送的红薯干和棉衣隐藏在大山里,十天半月没饭吃照样行军打仗,“我们要把这份红色情缘延续下去,进一步做大红薯干产业,实现强村富民。”

西源村党支部从去年10月起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制作PPT演说稿。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村里先后推出了制定村两委班子成员上班日报表、实行末位淘汰制、制定村务误工派工单等9项改革。1月8日,在常山县举行的21个村“追梦‘十四五’、头雁大比拼”强村富民项目擂台赛中,西源村的“山里有山、薯不胜薯”项目获得了三等奖,得到了8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

该项目200亩土地流转工作,涉及农户280户,从1月底开始,30多名党员带头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到2月7日,已签订土地流转协议65份、流转土地50亩;生产设备已经到位;在新厂址确定之前,先利用村里的500多平方米闲置场地进行生产。

堡垒宣言

发扬“对党忠诚、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麻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耕耘红色土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朝着实现“西源梦”的目标而奋斗。

(责编:郭扬、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