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亮平:宁波走出去的红色翻译家

毛海清

2021年03月11日08:23  来源:宁波日报
 
原标题:吴亮平: 宁波走出去的红色翻译家

吴亮平,1908年7月出生在奉化莼湖吴家埠村,12岁到上海南洋中学求学,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吴亮平翻译了《反杜林论》,首次把这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的重要著作介绍给中国人民。之后的日子里,吴亮平又对这部译作做了四次修订。毛泽东称赞吴亮平“功盖群儒,其功劳不下于大禹治水”,红军长征时,他丢掉不少衣物,但《反杜林论》等马列著作一直带在身边,可见这部书的价值。

作为红色翻译家的吴亮平,另一个显赫建树是在延安,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毛泽东时,他曾经担任翻译。1936年5月,在吴亮平的帮助下,斯诺一口气写了两万多字,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为名,作为第四章收入《西行漫记》,这是世界上唯一由毛泽东口述的个人自传,至今仍在西方以各种形式出版。

吴亮平20多岁就开始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既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还要有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广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但是追求真理的道路并不平坦。在那个年代,传播马克思主义是要冒很大的风险,还可能付出生命代价。前辈们首译马恩经典著作,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形成了首译精神,这就是忠诚、担当和知识。在今天,首译精神、首创精神依然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力量。

翻译一本《反杜林论》,为什么“功劳不下于大禹治水”?这就是理论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一把“金钥匙”,中国革命和建设都需要。现在有的干部自称是“实干家”,却不爱看书学习,口号豪迈雄壮,其实有失偏颇。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实干就会迷失方向,放松学习、不善思考,就难以担当大任。理论与实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真正要反对的是空谈家。更何况,我们的一切事业都要依靠群众,用正确的理论说服人,才能有效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吴亮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又是坚定的实践者,在当代仍有示范意义。

发掘用好红色资源,是庆祝建党百年的“重头戏”。宁波曾经为党的诞生留下诸多红色事迹。1月19日《人民日报》在关于“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专题报道中,再次介绍了宁波人张静泉(人亚)冒险保存党的文件的故事,被保存的文件中就有《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和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张静泉(人亚)的事迹在宁波已经广为流传。吴亮平首译《反杜林论》是在1930年,仍处于建党初期,这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对于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引领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乡人民也没有忘记吴亮平对党作出的贡献,2016年10月,《现代金报》曾以整版篇幅介绍吴亮平,中国宁波网也有过专题报道。如今,有必要进一步讲好吴亮平的故事,充分挖掘本地的“理论富矿”“精神富矿”,推进相关教育基地建设,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广大党员传承初心使命,为宁波的新一轮发展建功立业。

(责编:郭扬、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