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转角就能遇见”,文化礼堂“全民共享”,特色书店成网红打卡点,民间博物馆、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年来,温州公共文化建设创新迭出,妙招连连。温州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软环境,加快文化市场主体培育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以奖励和补助“四两拨千斤”撬动民营力量,参加文化产业项目和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打造新时代温州公共文化服务新版图。
城市书房凭“星”获补助
宽大的落地窗、舒适的沙发、木制的书架,门口摆放着自助借还机等设备。不论昼夜,一刷身份证或者市民卡,书房门自动开启迎候读书人。在温州,这种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是许多热爱读书的市民最常去的地方。
自2014年温州宣传文化系统着力打造城市书房这张特色文化金名片以来,温州市财政不断加大城市书房建设的投入力度。今年4月24日,温州市财政局、温州市文旅局还联合发出《温州市城市书房扶持补助办法》,鼓励温州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这个全省首个关于城市书房的地方财政支持政策规定,对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市区城市书房一次性给予2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并配备相应的电子设备。
该《办法》还不断激发城市书房主动创新和自我提升:运行满一年后,每年考核服务效能,评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给予4万至6万元的补助,考核未达到三星等次的城市书房不予补助。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市书房暂停对外开放。南塘街城市书房、世纪公园城市书房、智慧谷城市书房等就利用这段时间主动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品质,提高“星级”,打造特色主题城市书房。
温州市图书馆业务服务部主任毛薇洁说,城市书房从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被温州市委、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财政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全市目前已建成城市书房88家,总建筑面积20345平方米,累计接待读者924万人次。
撬动民营力量发展文化
博物馆、美术馆,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近年来非公有资本不断进入文化产业,兴办民办博物馆、美术馆。屹立在塘河畔的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是民营企业家张金成打造的温州面积最大的民办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建筑采用的砖石来自温州的700多个村落,馆内石刻藏品上溯唐五代、下至明清,共同构架了这座两层博物馆的文化记忆。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除了获得场馆土地30年使用权外,市财政还按建设投用的陈列展览面积一次性给予每平方米500元的建筑补助等。
衍园美术馆是家民办非营利性美术馆,由民营企业家沈国林创办,主要展示近现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和乡贤墨迹及文献,目前该馆租用了水心饭店1200多平方米楼房。同样,衍园之类的租房新办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在市区范围内的由市财政按陈列展览面积给予200元/平方米、不超过30万元的房租和装修费用补助。对全年免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美术馆,市财政按陈列展览面积每年给予50元/平方米、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
沈国林说,创办和维护民办非营利性美术馆、博物馆的费用很大,财政补助、奖励的金额可能并不多,但很暖心,感受到了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进一步鼓起了他们办好民办非营利性美术馆、博物馆的信心。
温州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处长沈显文口中有个高频词:“四两拨千斤”。他说,市财政部门会同宣传文化部门制定了各种政策,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奖励和补贴“四两拨千斤”,巧妙地撬动巨额的社会资本、更多的民营企业家进入了文化产业。
摆擂台激发创新活力
不断地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气质达到完美的融合,这需要精心的设计。去年11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实体书店特色化项目路演活动在温州市图书馆举行,市区9家书店围绕特色项目背景、服务目标、执行内容、未来经营发展设想等用PPT进行了现场阐释。
最终,经来自市宣传文化部门、市财政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现场评议、综合考评和后期公示,温州无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蓝登图书有限公司崇贤馆等5家实体书店获得了20万元的补助。此前,这些实体书店还获得了普惠性补助。沈显文说,“项目路演”是个擂台赛,既激发了各个实体书店的创新活力,为他们的探索提供交流平台,又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深化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
迈步温州街头,实体书店依然是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今年年初,一家2200平方米的跨界综合书店在市区南塘街亮相,这个叫“书盒1670”的书店,集零售、馆藏、展览、体验于一体的生活文化空间,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打卡点。
走进创办于1997年的佐佑书坊,这里有书、有沙发、有唱片、有马卡龙搭配中式红茶。温州市鹿城区滨江佐佑书坊负责人说:“尽管实体书店经济效益不佳,但我们不想放弃心中的文化情怀,温州将实体书店特色化项目纳入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政策,每年予以适当扶持,更坚定了我们要把书店办好的信念。”
引导市民体验和共享
文化情怀似风,社会效益似帆。沈显文认为,文化惠民一定要进一步落到实处,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既要叫好,又要叫座。通过财政补助引导更多实体书店、文化驿站、非遗项目基地等,添加茶歇、文创、影视、手工体验等元素,打造体验式文化服务场所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去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体验温州文化的魅力。
走进永嘉瓯窑小镇、泰顺县大丘坪村土陶制作体验基地乐清细纹刻纸、温州市发绣研究所等非遗体验基地,常可看到市民、学生或泥条盘筑,或捉刀镂刻,或穿针引线,在体验非遗技艺。从2018年初至2019年10月,温州全市共建成了这种非遗体验基地70多个,共举办各类体验活动5836场,有167万余人次参与了非遗项目技艺的沉浸式体验。泰顺县大丘坪村手工制陶技艺体验基地等5家还成了新型的乡村非遗旅游体验点。
并且,温州宣传文化、财政等部门取消了非遗传承人需要年龄到65周岁以上才有补助的限制,市级非遗传承人675人,人均获得补助2000元,总额达135万元。
此外,温州还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各种公共文化场所和设施进入“共享时代”,针对全市2515个文化礼堂,建立“温州文化礼堂服务项目点单平台”等,探索“场地共享、活动共享、管理共享”,有效提高了文化礼堂等的使用频率和管理效能,并欢迎群众自主开展各类合法合规的非商业活动。“新建一个文化礼堂据测算至少要200万元,由旧建筑改建的至少要50万元,而后续每年运营经费至少要5万元。”温州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副处长吴华慧说,目前,省级财政对每个新建(改建)文化礼堂补助资金10万元,市级财政按地区类别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8万元”3档奖励和补助。在提升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场所使用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支持温州公共文化服务。
温州大学一位文化产业专家认为,温州通过政策引导,以财政奖补撬动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精准满足市民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推进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创新,让广大群众共享了文化发展的成果。
《德清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县域方案》发布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资贸易人洽谈会开幕。本次德洽会以“数智共建 德创未来”为主题,以“经贸合作精准洽谈、高端人才强力聚引、营商环境优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数智共建”为基底,以“线…【详细】
浙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了“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王萧萧摄 发布会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以来的…【详细】
2021浙江高考分数线公布:普通类一段线495分 二段线266分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普通类: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浙江考试微信或浙里办APP,凭准…【详细】
6月26日,航拍中国动漫博物馆。该馆通体呈白色,形似祥云。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中国动漫博物馆6月26日正式开馆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王萧萧)6月26日上午,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 据了解,中国动漫博物馆是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动画学会批准成立的“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也是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动漫之…【详细】
浙江桐庐:5G赋能促畲乡蝶变 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沈冠村,村民们靠种田养鱼就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我们村每亩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实现万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说。 稻田里的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数据。人…【详细】
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诵读活动。人民网 章勇涛摄
“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富阳启动 6月24日晚,“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启动。 作为“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的开篇首场活动,《筑梦富春·党旗下的诵读》由“初心”“奋斗”“征程”三个篇章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结合朗诵、红色话剧、歌舞等多种艺…【详细】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 “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人民网杭州6月24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庆祝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行吟山水,一湖潋滟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详细】
浙江泰顺: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下乡,助农共富裕 科技扶贫,建功立业。在浙江泰顺县,助农致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员走进泰顺田间地头,到今年已是18个春秋。科技特派员们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e联”党建联盟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