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清淤、排查暗管、打捞沉船等统统“看图说话”

水下“地图”精准“对焦”嘉兴南湖生态文明建设

俞艳婷

2020年08月06日08:32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水下“地图”精准“对焦“南湖生态文明建设

昨天(8月5日)上午,刚完成清淤的殳庄港实际清除土方数量出炉,与前期施工合同相符。支撑嘉兴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员判断河道清淤土方数量的依据,来自一张高精度水下地形图。这张水下“地图”是全市乃至全省水利行业首次成功应用水下声学测量技术解决平原河网高精度全地形测量的成功案例。

30米宽的河面水波荡漾,河水阻挡了人们的视线,却挡不住科技的力量。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高精度水下地形图为殳庄港穿上“透视装”。河道清淤长度2.33公里,清淤量27952.8立方米,河底有2条沉船……打开南湖区水利管理系统,鼠标移至殳庄港,河底沉船在哪个位置、河道水层高度是多少、哪里有疑似排河暗管……整个殳庄港的水下全地形在平台重塑呈现,1亿多个点云数据让这条河的水下世界清晰起来。这张水下地形图已覆盖南湖区四分之一河道、湖泊,并不断健全完善。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孵化企业浙江星天海洋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昌林告诉记者,公司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频率连续可调的浅水宽带多波束测深系统对南湖区河网进行水下测量,全息感知河湖,历时1年多形成水利管理一张图。

如今,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沈立平时随身携带一部IPAD,他说这款基于水下测量数据成果开发的南湖区水利管理系统就像一个随身走的“百宝箱”,在影像地图上按需截取任意断面,便可导出想要的数据。不管是项目规划、施工、勘察设计、监管还是水利工程运行,与河道、河水相关的任何数据随时可以信手拈来,河湖数字化让管理、监督变得简单,决策部署走向精准。

沈立说,像河道清淤清得彻不彻底,哪些地方是淤积的重点区域……这些困扰水利人的难题正逐项被破解。今年南湖区44公里的河道清淤均采用新技术全覆盖测量,根据清淤前后数据对比,精确算出实际清淤土方量,并跟踪测量,为探索河道淤积规律、长效轮疏机制,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像今年超长梅汛期,南湖区多地河网水位一度超警戒线,水下地形图为河道行洪能力判断,防汛决策部署提供了精准的科学依据。

海量的精准数据赋予了水利管理无穷想象,推动着南湖区生态文明建设向水下世界拓展。“超浅水地形地貌测量技术在南湖区平原河网轮疏监测中的应用示范”项目也被列入2019年省水利厅水利科技计划重点类项目。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专家表示,南湖区找到了便捷快速的河网数字化手段,为全省水利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平原河网轮疏监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责编:张丽玮、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