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游线追寻“嘉”人文化基因

廖宏龙

2020年08月19日08:47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红色研学游线追寻“嘉”人文化基因

热情的红色与火热的夏天碰撞,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而在嘉兴,红色又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如何将嘉兴这片热土上流传已久的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向着下一代传承下去,是嘉兴人一直都在深思熟虑的课题。这一次,嘉兴市文旅跨界主题游线之红色研学游给出了答案。

近日,迎着嘉兴市文旅跨界主题游线的“夏风”,由嘉兴市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开展的“爱国情怀之运河畔早期革命奋斗史一日游”,召集了秀洲实验小学一年级5班的小朋友和家长们,带着共同的期待与热情开启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秀洲红色之旅。

探寻文化之根

看王江泾峥嵘岁月

在小朋友们的眼中,出发总是带着对未来的期许。承载着对红色文化的期许和向往,旅行团首站到达了王江泾运河畔的长虹公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也在脑中翻开了历史的画卷。

长虹公园因何得名?原来长虹公园里有一座四百多年历史的长虹桥,身为嘉兴地区文保级别最高古桥的长虹桥因其古老而壮观闻名于世。横在京杭大运河上的长虹桥,仿佛在向每一个瞻仰它的游客诉说着运河畔的革命往事。

走到治水纪念亭时,小朋友们被亭后的荷花深深吸引,不少会背诵描写荷花诗句的小朋友还现场朗诵起了诗歌。一宿庵前,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小朋友们,被称为是王江泾版的“清明上河图”的《虹桥画舫图》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家长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当旅行团依次爬上雄壮的长虹桥,讲解员生动形象地演讲了水底神兽叭蝮的故事,团里的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了互动,现场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在苏州与嘉兴这两座江南名城中间,曾有着这样一条铁路——苏嘉铁路,它因抗日而兴,因战争而亡,最终消亡于1945年。如今,王江泾镇上的苏嘉铁路遗址公园重现了当年情景,时刻提醒着人们不忘那段峥嵘岁月。带着对长虹桥的依依不舍,旅行团来到了苏嘉铁路遗址公园,亲身体验当年炮火中磨砺出来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传统精神。

而在城市客厅中,带着一片清凉,讲解员向旅行团介绍着王江泾的前世今生。在被放映厅的宣传片前也早早聚集了不少有浓烈好奇心的小朋友。在历史上有过一次王江泾大捷,这是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以来,明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正是这一场先谋后兵的智慧较量,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传闻。

如今,王江泾正围绕着“中国智能家居城,江南湿地生态城,浙北运河旅游城”的目标和承诺,规划引领绘就新貌。未来的王江泾,将给魅力嘉兴增添不一样的期许。

倾听土灶文化

感悟革命历史责任

“还记得‘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的那个年代吗?”路上,讲解员这么问着。不少来自农村的家长纷纷举手。

陪儿子来参加旅行团的王先生就举了手,他不无怀念地表示:“小时候的土灶让我记忆犹新,做饭的时候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总是我在灶孔添柴,妈妈在锅里炒菜,菜的香味四下飘散……”

古塘村的土灶馆里,施顺观老师正津津有味地向旅行团的家长和小朋友们讲述着嘉兴地方的土灶文化。据悉,施顺观老师在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灶画传承人”、“嘉兴市民间艺术家”,是嘉兴灶画的杰出代表人物和传承人。他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小朋友们又学到了不少土灶文化的新知识。

什么是虎门销烟?这个路线图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在船上开会?他们奇怪的代号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尚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还是个“大难题”。

吃过中餐后,尽管烈日当头,旅行团的探索热情也丝毫不减。一行人来到位于新塍镇的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陈列馆里厚重的历史气息以及南北门的窗页上遗留下来的精美浮雕,仿佛正在将老一辈的革命征程娓娓道来。这时讲解员身边被抛出疑问的小朋友们团团围住,考虑到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尚且有限,讲解员特意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以及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来进行讲解。

听过小故事的小朋友小李说:“我对这些过去的事情十分感兴趣,老师讲的时候我都用妈妈给的小本本记下来,免得忘记。”说完,他还展示了用拼音标注的小笔记本。

据嘉兴中青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线路的初衷就是带领小朋友们体验运河畔的早期革命奋斗史,从中培养小朋友们的爱国情怀,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小朋友们认真求知的热情。所谓寓教于乐,我想就是这么回事。”

(责编:张丽玮、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