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景宁“山海协作”:让挂职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项菁、屠以撒

2020年09月04日09:42  来源:中新网浙江新闻
 
原标题:宁海景宁“山海协作”:让挂职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2018年8月开始,浙江宁波市宁海县通过选派挂职干部与对口地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山海协作”,自此,宁海部分干部奋斗在帮扶景宁第一线,文旅系统干部薛晓龙是其中之一。

从陌生到熟悉,从创建第一个成熟项目到落地开花……两年来,薛晓龙善用“海”的资源和思路为“第二故乡”景宁出谋划策、招商引资,而挂职干部的优势,也逐渐转化为景宁的发展动能。

破解不熟悉难题 用脚步“走”出思路图

2018年8月,薛晓龙被选派至景宁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度假区发展中心)和景岭山海协作省级产业园管委会,开始为期两年半的挂职工作。

薛晓龙挂职担任度假区发展中心副主任,工作职能从原来的行业监管转型到项目管理,因为缺乏经验,情况又不熟悉,一开始便面临难题。从点滴入手,他利用空余时间深入调研敕木山与部分乡镇,用脚步丈量,尽早摸清底数。

在熟悉度假区总体发展布局,了解散落各处的文旅资源之时,他也深入了解相关文件政策,在摆脱项目招引和建设瓶颈等方面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思考景宁的发展之路。

“度假区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个项目建设大工地,也是景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但这里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项目,这就是机会。”到这里的第一个月,薛晓龙看规划跑工地,有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为的是让自己迅速融入到新工作中。

心系畲乡发展 向“海”借力多面开花

牵头成立景岭山海协作省级产业园管委会、注册成立畲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控股成立景岭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搭建“飞柜经济”平台,仅2个月完成产业园总体规划编制……这是薛晓龙带领当地干部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

有了良好的开端,薛晓龙对帮扶工作的信心越来越足,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要发展,得有项目、资金。争取来了,才能带动产业升级。”

产业园成立,并非结束,而是刚刚开始。薛晓龙四处奔走,为景宁争取省级基础配套分配资金4300万元,成功签约引进投资2亿元以上的畲族风情康养度假综合体、东弄田园综合体运维项目,包装谋划了民族音乐文化博览园、畲族风情康养小镇等项目,同时还获得当地招商大比武银奖。截至目前,产业园区新建项目总计23个,计划总投资50亿元,近两年完成有效投资16.5亿元。

向“海”借力,薛晓龙也积极推进宁海、景宁两地合作,搭建两地“飞柜经济”平台,让“景宁600”优质农产品直供宁海、温岭等地,带动800余农户增收;两地共同出资7300万元,在宁海设立“消薄飞地”产业园,开展物业出租、投资开发等业务,景宁方面可获得分红。

发挥“海”的经验 聚焦难点各个击破

“他不仅说得好,而且做得好。”让度假区发展中心行业管理科科长胡香印象最深刻的是,薛晓龙处理事情的高效。2019年5月,畲族风情康养度假综合体土地农转用申请必须7月底前完成,否则对该县投资、招商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按照以往,办理相关流程耗时较长。

得知情况后,薛晓龙主动协调处理土地报批、红线规划调整等8项工作,整整一个多月奔走,最终按期完成了全部流程。“这相当于奇迹,我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强的执行力。”胡香说。

“没有他,我的民宿早不行了。”景宁县梧桐乡一民宿老板说,当时民宿刚建好,试营业阶段没什么生意,薛晓龙帮忙出谋划策,希望能盘活生意。通过对民宿实地了解,薛晓龙从营销策略、目标群体、民宿细节等方面协助制定方案。经过调整,如今民宿的生意越来越好。

“在各个项目资金的争取上,薛晓龙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刚刚上任的度假区发展中心主任陶幸圣谈及,薛晓龙出的“金点子”是宁海的宝贵经验,在山海协作项目中是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责编:郭扬、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