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该给班主任减负了

辛京

2020年09月07日08:25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是该给班主任减负了

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全方位展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艺术学习质量状况,其中包括对班主任负担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班主任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重、非教育教学性事务干扰大,减负愿望强烈。

早在教育部2009年发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就明确,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显然,如果班主任受非教学性事务干扰大,或者因教学任务重而疏于对班级的管理,将影响他们履行班主任职责,不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所带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

减轻班主任负担,需要准确定位班主任职责,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与科任教师不同,职责要求班主任要花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可以说,班主任能否履行好自身职责,将决定着一所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给班主任布置过多的教学任务,反映学校整体重视的是学科知识教育,而对知识教育之外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等重视不够。

更糟糕的则是非教学性事务缠身。非教学性事务,一方面来自各种考核、检查、评比以及摊派,这些任务布置到学校后,学校自然首先布置给班主任。另一方面则来自各种各样的家校矛盾与冲突。教育部早就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但现实中,不少家委会没有发挥作用,当学生与学校发生纠纷,没有健全的机制维权,班主任为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可见,给班主任减负,减轻过重的教学任务,是明确班主任的“带班”职责,要通过班主任工作,以班级为单位推进素质教育。当前,中小学班主任并不一定要语数外学科教师担任,由体育、美术老师担任班主任,可能更适合“带班”。而家长也不能仅从学科知识教育角度要求班主任,不能把学校教育局限为学科知识教育。

减轻班主任的非教学性事务,则需推进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治理结构。去年年底,中办、国办已在相关意见中明确要求清理精简现有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保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保留事项则实行清单管理。

与此同时,中小学应完善学校章程,厘清校内不同岗位、机构的权责,对于校内教学事务,应该由教师委员会负责管理;对于校内非教学性事务,应该更多由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这不仅能提高学校的治理效率,而且会减少家校矛盾与冲突,形成家校共育的办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发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担任学生人生导师的作用。

(责编:郭扬、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