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经济之都”续写新传奇

王丽玮

2020年10月30日10:08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提起温州,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地人善于经商。走遍世界的温商,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将一个个财富梦变为现实。

秉持着“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近代以来,温州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先闯先试,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子,“温州模式”享誉海内外。当下, 温州更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开启了民营经济发展新征程。

近日,人民网城市人文影像系列短视频《城·事》摄制组来到温州,探寻这座“民营经济之都”的转型升级“密码”。

依山拓海,温州人“敢为天下先”

9月初,台风“美莎克”临近,海上风起云涌。而在东海之滨,华灯初上的温州五马街上人头攒动,小商品琳琅满目。皮鞋、服装、手表……不少老板正在卖力向顾客推销自家的商品,而他们的生产工厂,不少就在隔着几条街的不远处。一些店铺里,还设立了直播间,随着网上下单,小商品从温州销往世界各地。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在街上行走时,依稀能闻到咸咸的海风。不同于其他沿海城市,温州多山,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历史上,面对人多地少的现状,温州人不得不走出去,到外面寻找机遇。依山拓海不仅是温州的地理区位特征,也是瓯越文化的基石,它造就了温州人守土与冒险的双重性格。“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险半生为万贯”,是温州商人的真实写照。

“那时摆摊做小买卖,抓到是会被处理的。但是生活实在艰难,我豁出去了,在自家门口摆了张小圆凳,上面放了花布头、纽扣、针线……”在温州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谈起40年前第一次做买卖时场景如是说。

“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温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章华妹的生意从一颗小小的纽扣开始,每天起早贪黑进货卖货。听说苏州、上海的纽扣好,她便千里迢迢跑去看货,“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她的真实写照。因为本钱少,每款纽扣只进100 颗。卖十几颗纽扣,利润也只有几分,但她一直坚持着,积少成多,慢慢生意越做越大。

在章华妹的店铺里记者看到,柜台上摆放着千种纽扣,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虽然种类繁多,但都分得清清楚楚,什么样的扣子到她手里一掂量,成色、价格便知道七八分。如今的章华妹已成为多家纽扣厂家总代理,拥有自己的公司,自主设计纽扣,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即便如此,她穿着依然朴素,接单发单经常亲力亲为。

沿着市场走一圈,记者发现,像章华妹这样的人还有许多,他们多是从铁井栏、环城路、木杓巷的“马路市场”走出来,卖的多是花边、针线等小东西,利润微薄,但就是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愣是把小生意做成了大买卖。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讲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谈到温州人的经商之道时这样说。从苍南渔村走出的王均豪,从摆地摊卖徽章开始,用24年时间缔造了一家民企的辉煌。华仪老总陈道荣为了推销电器,在茫茫大雪的青藏高原步行85公里,拿到第一桶金。温州人凭借着农民的勤劳、渔民的勇敢,敢闯敢干,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子。

创业创新,企业家精神代代传

走进温州工艺美术研究院,宛如走进一座大观园,瓯绣、黄杨木雕、石雕、瓯塑……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在施成权大师工作室,记者被一件雄狮双面绣吸引住了,只见它双面异色异样,白狮子和金狮子在旋转之间不断转换,十分精美。不仅双面绣,有着悠久历史的瓯绣为了适应当下市场,十分注重创新,还发明了摄影绣、水墨绣等。

雄狮双面异色绣。何卓彦摄

温州被称为“百工之乡”,历史上,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繁盛。在刺绣、漆器、瓷器等诸多领域,以技艺精湛高超名扬全国。据记载,两宋时期,漆器盛行,温州漆器的商铺开遍各处,他们以家庭作坊形式经营,并迅速占领市场。有些温商还会在漆器上刻上“上牢”字样,意指产品非常坚固,十分善于“打广告”。

“我们温州人善于发现商机,更善于抓住商机,不断创新。”见到温州本土企业家、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光明时,他这样说。二十多年前,搞机械出身的项光明敏锐地发现国内的垃圾焚烧设备都是进口货,但因为国内垃圾含水量高等原因,这些进口设备常出现“水土不服”情况。他认为这是个商机,便开始带头搞研发。

2000年东庄垃圾发电厂建成,从项目施工到投用仅不足1年时间。它创造了当时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三个全国“第一”,第一家全部采用国产化设备、第一家由民营企业以BOT方式投资建设、第一家使用自主研发炉排和烟气处理系统的垃圾发电厂。如今,项光明不断拓展商业版图,公司业务遍布世界各地。

年届六十的项光明有三个孩子,他常常教育子女要坚守主业、善于创新。2016年,项光明的二儿子项鹏宇学成归来,加入了父亲的公司。项鹏宇组建了一支硕博士研发团队,“瞄准”垃圾处理的细分领域餐厨垃圾处理进行专项研发,由此拿到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水处理科研项目曾获得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吃罢晚饭,我经常和父亲一起散步,聊企业的未来发展,聊行业的走向,也聊对身边事情的看法……”项鹏宇坦言,他的许多经营理念都与父亲一致。在项鹏宇看来,年轻企业家在新一轮创新转型中,要将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才能带领企业再一次提升和发展。

在温州创二代王恺主导下,环宇集团加快智能化改造,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盟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康奈集团总经理郑莱毅致力科技研发,带领老品牌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温州本土经济学者马津龙认为,企业家精神最关键的就是创新。正是秉持着这种创新精神,温州民营经济加快从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转变。2019年,温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城市的位次提升5位,重返全国30强。

“走出去”“引进来”,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走进温州全球贸易商品港,仿佛走进了一座“世界超市”,来自40多个国家的3万多种商品整齐摆放,任人挑选。这些商品,都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温商带回来的。

温州历史上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繁华程度堪比被称作“人间天堂”的杭州。“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宋代杨蟠的诗描述了古时温州城乡景象。近代以来,温州人纷纷走出去开疆拓土: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在开拓市场。

记者从世界温州人家园了解到,目前170多万温州人把温州店、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城开遍了全中国;60多万温州人更是将“温州”的印记,烙在了世界五大洲131个国家和地区。近600家温州商会和社团组织为在外温州人“抱团打天下”提供了有力支持。

“温商基本是‘草根’,他们没有什么背景,外出没有什么靠山,他们只有抱成团才能生存。”一位在外温商说。杭州市温州商会利用温州人的人脉资源,全面对接杭州各大银行,一起为60多万在杭温州人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商会还梳理了100多项服务内容,为新到杭州创办企业的温州人提供各式服务。

“很多时候,商会对于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商会成员经常性接触,其产生的化学反应,往往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杭州市温州商会会长陈建华说。

而在海外的温州商会更是温州商人征战商场的利器。经营上遇到困难,“温姓”商城会集体营销,集体出击;遭遇灾难,爱心更是通过商会从四面八方涌来。今年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商行天下的温商发挥营销网络优势、供应链优势,及时全球采购战疫紧缺医用物资,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疫力量。

温商返乡开办民宿。赵晨摄

“走得再远,也忘不了家乡的味道。一勺鱼丸汤,一块鱼饼,一碗猪脏粉,都会勾起人的思乡情。”一位在外漂泊多年的温商说。近年来随着温商回归的号召,越来越多走出去的温商回到家乡,投资兴业。90后黄靖是温州文成人,前年他投资700多万元将老家的房子重新翻修,建造了寒舍迴塘民宿。黄靖表示,开办民宿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很多理念上的指导。不仅如此,当地开办的华侨研修班也帮助侨商们更好地融入温州。如今黄靖的民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去年营业额达到360多万元。

温商回归为温州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注入新的动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智慧、资本、人才等发展要素在温州充分涌动起来,汇聚成发展合力。2019年,温州市在册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每9个温州人里,就有一位“老板”。即便遭受疫情影响,前三季度温州市经济增长依然强势由负转正,GDP增速排位逐季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实现了“一季稳、二季红、三季进”。

(责编:王丽玮、戴谦)

原创推荐